【軍事】William: 「前衛」洲際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正式服役

2019-11-29 10:48:01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裝填中的「前衛」系統。有點要留意,UR-100N系列運輸時彈身是分成兩節,然後裝進發射井裏接合的,這車是在裝填第二節及導彈艙段。頂部的是防撞板,不屬導彈一部分。(網絡圖片)

 

據俄國TASS的報道,2018年3月由普京於國情咨文上公開的「前衛」高音速滑翔飛行器 / 彈頭載具(Avangard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 (HGV)),在經美方人員視察註1過後,首兩枚已於前天(11月27日)開始正式戰備值班。單就意義上而言,這是近40年的戰略武器發展上其中一個最大的技術突破。

俄國官方沒有直接說明,但眾多資料都將軌道描繪成類似桑格爾彈道的"爬升/滑翔模式"。(網絡圖片)

 

「前衛」高音速滑翔飛行器,計劃代號Object-2404,整個發射系統的工業代號為15P771,由切洛梅伊設計局負責計劃,可說是第一種實際服役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級別的高超音速滑翔彈頭,其彈頭採用乘波體設計,而且以桑格爾彈道註2滑行。俄方人員號稱其終端飛行速度仍可達到27馬赫,而且現有反彈道導彈基本上是無法攔截的。據所知其核戰鬥部大約相當於2-400萬噸黃色炸藥,是典型的大型熱核武器,而且也是典型的「都會破壞者」,更接近戰略核反擊時打擊敵方主要都市圈的目的。

UR-100N-UTTKh導彈。作為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的載體,原有的彈頭艙段更換成一個新的載荷艙,並一直負責包括СЛА(SLA)-1、СЛА-2及15Y70等高超音速滑翔器的測試工作。(網絡圖片)

 

比較特別的是,現時它的載體是UR-100N-UTTKh (北約代號SS-19 Mod 2),事實上是比較舊式、行將退役的液態燃料ICBM,不排除是俄國想發揮餘熱,加強戰力之餘又不影響火箭軍其他更新型彈道導彈的戰力。況且發射「前衛」的載體只需將載荷投放到200-300公里高空,再放出高超音速滑翔載具,讓它自行飛向目標即可,故也不需佔用更先進的發射載具了。由於現時只有塔季切沃空軍基地的第六十火箭師配備該種導彈(30枚),幾乎可以肯定「前衛」的運用部隊也是他們。

6倍超音速的TU-360戰略轟炸機,使用液氫作為燃料,以及可由渦噴切換至衝壓模式的引擎。

 

Project 4202源起很早,冷戰末期當美國傾全力投入隱身科技發展時,蘇聯則著力投入超音速巡航及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發展,例如TU-260、TU-360、TU-2000、MIG-70.1、MIG-30.1等等,同時也展開彈道導彈的高超音速滑翔彈頭計劃,例如1989年左右開始研發、並於1991年開始試驗的信天翁救援系統(Альбатрос) СЛА(SLA)-1及СЛА-2潛艇事故「救援機」註2。雖然蘇聯解體令大部分高音速計劃停擺(尤其有人飛機部份),但部分研究計劃仍然繼續,例如15Y70 / product 102系統由90年代至2011年間共試射過7次,並作為「前衛」的先導計劃。15Y70可說亦成為15YU71(「前衛」飛行器的工業產品編號)的「始祖」。

SM-3 BLK IIA反彈道導彈。該彈可搭載紅外外大氣層攔截器進行中段攔截,有一定的反ICBM能力,但對高超音速滑翔器就無能為力。(雷神公司圖片)

 

美軍現時在了末端彈道時外,的確還未有可以有效攔截的東西出現:作為桑格爾彈道的飛行器,「前衛」大部分時間的飛行高度在70-150公里之間,軌道變化很大,SM-3系列對於這種非彈道飛行器其實難以攔截(因為SM-3只負責外大氣層攔截),而且SM-2 BLK IV或SM-6的打擊高度上限都未能損害類似東西分毫:最有機會進行末端攔截的是THAAD,但若俄方資料所說為真,那THAAD現時的高空機動性及速度也未必能有效對付「前衛」,可能要打不少彈才能有機會命中;至於射程更遠的THAAD-ER,則可能要2023-2025年才能進行測試,2020年代後半期才能服役。

下圖為UR-100N-UTTKh火箭搭載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結構,左上為СЛА(SLA)-1及СЛА-2,右上為2013年展出的一種高超音速滑翔器模型,三者都是切洛梅伊設計局設計,很可能有有傳承關係。(網絡圖片)

 

何解俄國需要將高超音速滑翔體率先用在戰略武器上?不得不指出,現時俄國的GDP仍只是全球第11位(以美元計算,當然若以國內購買力計算,應該更高),並不豐厚,且近年經濟因制裁而有停滯跡象,能投入國防的財力並不優厚;另一方面,自冷戰完結以來,常規軍力急劇衰弱,至現在陸軍只有35萬人。就俄國自身立場而言,北約盟國對她的威脅其實比北約現時所面對的「俄國威脅」更巨大,而在常規軍力不足之時,戰略核武器的威懾力就更為重要,俄國甚至需要發表拒絕放棄先發核打擊的政策,為的也是在常規軍力貧弱之時能阻嚇入侵。而近年美國開始強調面對俄國常規武力「優勢」攻擊,可以施放有限的戰術核攻擊應對,這對俄國的國防威脅亦進一步加深,強化戰略反擊能力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左圖為現時對於「前衛」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外的一些猜測,右圖為新設計的載荷艙及其裝填情況。(詳細見以下俄文網址)

 

中美現時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競賽上都只集中於戰術武器上,主要是體現在對大型軍艦、導彈陣地、海軍基地或機場的常規打擊上,雙方暫時還未見任何將這類武器引入到戰略武器體系的打算。然而俄國將高超音速武器帶進遠程戰略打擊範疇,是否會引發新一輪核子軍備及戰略武器競賽,尚待觀察。

註1:此乃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 / New START)的規定。

註2:在大氣層頂層進行高超音速滑翔一段時間後又彈回低軌道,然後換取位能再下降滑翔,重覆多次,以增加飛行距離及保持終端速度在更高的水平。事實上這種彈道在二戰時作早期研究的軌道轟炸機銀鳥時,就已籌劃好,且能讓該飛機有22000公里的航程。以下是其軌道規劃。

註3:這有可能作為滑翔彈頭的掩飾;神奇的是,這系統也是使用UR-100N-UTTKh導彈作為載具。

 

By 2019-11-29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