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洞穿與火燒的庫兹里索夫 俄國海軍的未來

2019-12-18 13:43:06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於2017年底開始維修的庫茲里索夫號航母再遭災厄,繼去年10月浮船塢坐底導致一台大型起重機砸穿甲板,本月12日又發生大火,令這條船齡已高的航母艦體再度受創。現時已知事故已造成一名在艦上當值的損管軍官死亡,至少還有一名工人失蹤及十一名工人受傷。

由現時照片可見,發生火災的地方似乎是在機庫前方的區域,那裏是改裝計劃中修改最主要的部分,包括飛彈發射井(準備改裝成兵員室)、彈葯升降機、官兵住宿及起居設施,以及戰鬥情報中心;不過最新消息是指事故發生在前鍋爐艙或與其相鄰的重油艙,該艙去年開始維修時已裝進近鍋爐,有指是工人在燒焊時,火花不小心點燃了積在艙底的殘餘油氣物質或潤滑油,導致失火。

庫艦前鍋爐艙位置。由於庫艦前期維修主要是更換鍋爐,意外更可能涉及鍋爐安裝後的管線焊接工作。(網絡圖片)

 

事實上,俄國修理軍艦時發生大火是常見的事,單就去年至少已發生過兩宗:去年太平洋艦隊的沙波什尼波夫號大型反潛艦在改裝時就曾發生火警。而且同年北方艦隊的基洛級潛艇在停泊小修基間亦遇上大火。雖然海軍艦隻維修時失火時有所聞,美國海軍去年亦試過一次(註1),並把涉事軍艦搞得要到2022年才能重回現役,但俄國海軍維修失火的頻率仍比其他國家高不少。

沙波什尼科夫號去年6月大火,至11月北方艦隊一艘基洛級潛艇在小修時也漏出油料並發生火災。(網絡圖片)

 

今次失火可能造成兩大影響:1. 由於大量煙霧經過機庫前的各艙及通風管道排出艦外,包括彈葯庫及CIC在內不少機器及電子設備會受嚴重影響,必須作進一步檢查與維修;其次火災對船體結構的進一步傷害:庫艦的結構仍然有不少地方用上鋁材(事實上連美軍自己也是要到伯克級才用全鋼艦,之前的提康德列嘉、斯普魯恩斯及派里級的上層結構都多使用鋁材),在大火中可能嚴重軟化,嚴重的甚至連鋼製的部分會因高溫而變形,影響結構強度。若要修妥這些損傷,恐怕相關結構都要移除再造,勢必加大維修成本及加長時間。由於庫艦年事已高,這甚至影響庫艦的維修價值。

馬來西亞曾購入美軍70年代標準登陸艦新港級,後在一次失火中焚燬。由於艦橋結構為鋁材,結果結構軟化無法支撐,最後整個倒塌。(網絡圖片)

 

事實上,庫艦維修亦面對很多嚴重問題,這些問題並非純然由俄國海軍或重工衰退所造成的,反而和俄國海軍傳統劣勢-地理割裂有關,例如去年負責維修庫艦的PD-50浮塢坐沉後,現時俄國海軍北方艦隊維修大型艦的能力實在非常短缺,原本可以輕鬆維修庫艦的小星星造船廠抽水港池,自2014年11月起已被入塢維修及大翻新的基洛夫級大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南希莫夫號所佔用,且至少要到2020年底才能空出來;聖彼德堡、裏海及遠東區並非沒有大型修船設施,但他們沒有維修航母的經驗,且庫艦現時也沒有動力自行到那裏維修;海參威附近雖然有一個和PD-50同級的浮塢,但該塢沒有動力,也幾乎沒法拖帶過北冰洋到達莫曼斯克。俄海軍現時唯有將莫曼斯克附近一個大船塢擴建,以能容納庫艦維修之用。

俄國海軍後勤設施的管理也是個不小的問題,例如PD-50浮塢因為陸上電源"跳掣"而令水泵停機,隨後竟沒人發現而令浮塢坐沉,過程中一部吊臂更跌落庫艦後甲板上,砸開一個大洞。另外擱筆之時,黑海塞瓦斯托波爾港一個1938年完工的浮塢PD-12又因故坐沉,塢內一艘已退役多年仍未拆卸的常規潛艇更因而"反艇"。(網絡圖片)

 

3M22極音速反艦/陸攻巡航導彈及UKSK發射器。現時該彈外形仍是機密,圖是研發該型飛彈的公司2016年申請專利時所用的圖,被懷疑是3M22的真身。據俄國消息指,年底或明年初戈爾什科夫號護衛艦將作最後一次試射,之後便可以投產。順帶一提,大型的UKSK通用發射器可輕易搭載9米長及3噸重的彈體。而且亦相當緊湊,幾成俄國現時海軍的通用裝備,且到現時為止至少能搭載兩種反艦、一種反艦/陸攻、一種巡航導彈及一種大型反潛導彈,對海對陸對潛通用性幾是俄國過去武器系統所未見,甚至成為俄國海軍的火力核心裝備。(網絡圖片)

俄羅斯國家武備計劃2018-2027中的海軍

當然,以現時俄國經濟力量及海上戰略而言,即使是作為防空用中型航母的庫艦就算性能良好,其作用及重要性仍然非常尷尬:雖然軍費相當於630億美元左右,無論和美國及中國相比都不太高,甚至還低於沙地阿拉伯,但由於政府軍事開支都以盧布結算,真實購買力還是比較高的。然而基於俄國經濟及工業能力尚待恢復,俄軍在各方面的資源仍相當緊拙,更莫講重建大海軍。

7月時試航的955A型SSBN首艦Knyaz Vladimir。955A在龜背整形上花了更多功夫,加上經過整形的圍殼與故障率進一步減低的泵推系統,令靜音性進一步提高。(有前美軍潛艇艇長表示955型首艦的泵推系統用了一年就開始有堵塞,成為該艦一個"強大"的噪音源。(網絡圖片)

 

日前,俄國總統普京在經過多次延宕後,終於簽署「俄羅斯國家武備計劃2018-2027」文件(The Russian State Armament Programme 2018 – 2027)。這份文件標置著未來9年俄國軍事力量重點與發展。與之前的計劃類似,戰略武器仍是重點發展方向,次為空軍及海軍,陸軍發展仍然排最後。海軍建設方面仍以完成現時16艘955型系列SSBN及885型系列SSN為主要目標(現時兩個系列只各完成兩艘潛艇),並務求於2027年前完成哈士其級(Khaski)的設計及首艦建造工作,常規潛艇則建造13艘(兩艘建造中);水面艦隻方面仍以建造6000噸以下中小型艦為主(大部分更只有2000-3400噸級),大型水面艦只要求建造一艘新航母(這計劃似乎不可能在近期完成)、一艘大型核動力驅逐艦(核動力水面艦似乎也有點......)及兩艘二萬噸級多功能登陸艦。

22350M與22350最大不同,是B砲位的Redut防空導彈搭載量增加,並換裝大部相控陣大型射控雷達,而且加上一個複合材料主桅,並將所有雷達及傳感器進一步平板化。(網絡圖片)

 

除此以外,俄國海軍就靠中小型艦隻去支撐了,其中最重要的是22350型防空護衛艦的續建,這級滿挑剛好超過5400噸的軍艦,雖然有相控陣雷達及中遠程防空導彈,但排水量及載彈數與西方大型防空護衛艦相差較遠,卻因裝備UKSK發射筒,性質更接近多功能護衛艦。此級艦已建造四艘並完成兩艘,同時加長及火力強化型、排水量大1000噸的22350M型護衛艦亦已安放龍骨,國家武備計劃期望最終建成15艘(當然2027年前要有這數目就很不容易了),作為中近洋海上防衛及打擊力量的核心。

22160型的Dmitriy Rogachev號,該艦為輕火力的隱身長距巡邏艦,1700噸但續航力可達6000公里,直升機運用能力強,最大甚至能操作12噸級中重型直升機,B砲位亦保留加裝垂發的空間,同時多任務艙必要時透過換裝武裝貨櫃強化反艦或反潛能力,但又不損直升機搭載能力。最右圖為突擊艇收容艙。

 

導入LCS的多功能艙,不追求過火的高速,保留相當的火力及防空能力,似乎就是23560型這種俄版LCS的特性。順帶一提,本艦的S/X雙波段相控陣雷達是嵌入在上層建築的舷壁上。(網絡圖片)

 

至於其他艦隻就有點奇特了,俄國仍會繼續現時20380/20385計劃的2000噸級小型護衛艦建造工作。其中20380系列跡近小型多用途護衛艦,而20385型就再進一步加長,並裝備UKSK發射系統,成為中遠程攻擊力更強的艦艇;之後兩級艦就更奇特了。這批船算是吸收了LCS的部分特點,22160型長距離巡邏艦在隱身性上有更大突破,火力雖然較輕,但模組化及沿岸作戰能力更強。最特殊之處是在保留更大塊的直升機甲板同時,下方都布置了多用途功能艙,可視乎情況安裝武裝貨櫃、突擊艇庫及搭載無人艇/無人潛艇的空間,並有能力搭載60人的特種部隊;20386則於去年剛開工,是20385的進一步擴大型及隱身化設計,但續航能力更優秀,且在直升機甲板下加裝多任務艙,功能和22160型相約但有更大空間。可以說,它們幾乎就是一種保留適量反艦/防空火力與航空運用能力,但刪去過火"極速"的LCS。在面對將來周邊地區衝突時,這種俄版LCS可以進行更多用途的沿岸防衛行動,同時保有足夠的自衛與支援火力。

 

949AM型的改裝計劃,主要是將24發的P-700花崗岩重型巡航導彈改成一筒三發的多用途發射器,以搭載72發各種類型的反艦、陸攻及反潛巡航導彈,當中包括縞瑪瑙、口徑系列及3M22鋯石。經此改裝,949AM型將是具備水下武庫艦性質的重型反艦打擊潛艇。(網絡圖片)

 

除此以外,俄國海軍還是以維修及升級大量80-90年代服役的艦隻作為艦隊中核,且很多艦艇仍處於維修升級/待修的狀態,例如全面復修6艘667BDRM SSBN與6艘971型SSN (前者已全部完成,後者只完成一艘),另外還要完成8艘949AM型SSGN的改進工作(現在有兩艘開工中);水面艦隻方面,除庫艦外,基洛夫級3號艦南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已接近五年的改裝仍在繼續,且工程在年半前才剛過50%,估計要到2021年才回到現役;光榮級一號及三號艦(莫斯科與瓦良格)將比照二號艦烏斯汀洛夫上 將號進行小規模的電戰及雷達升級; 勇壯級大型反潛艦的沙波什尼科夫號已差不多完成垂發系統與新反潜/反艦彈的改裝,現於海参威舾裝中,據估計在役的勇壯級或勇壯二型都會接受改裝。

右圖是納希莫夫號初服役(當時名為加里寧號)的照片,左兩圖是2017年及2018年初的改裝照,進度相當緩慢。右下圖原P-700大型反艦巡航導彈的發射井空出來改為8組80個UKSK發射器。(網絡圖片)

 

由是可見,俄國未來十年的海軍力量仍然依靠核潛及中小型軍艦作為遠洋與近海拒止的主力,而且十分依賴多種大小艦隻的通用裝備-UKSK垂直發射器,以搭載多種大型彈械,發揮強大的反艦、陸上與對潛打擊能力。其實這也只是在繼續著六十年代之前一直追求的「空潛快」戰略的強化版本,還是追求在國土附近行動(或北冰洋的俄國EEZ的巡邏保衛)及最大的火力投射突擊。對於一個領土長度能佔地球三份一圓周,且單單陸路已可以觸及歐亞非三大陸的國家而言,在保持核威懾的力量下,以遠洋航運與資源線保護為目標的大海軍確實也沒有很大的需要,若能有效反制對方大海軍力量攻擊沿岸與內陸,或者在周邊區域衝突中取得優勢,也就很不錯了。

沙波什尼科夫號大型反潛艦的改裝工序已完成一半並重新出塢,可見原B砲位已換上兩組UKSK垂直發射器,同時原SS-N-14發射器已換成天王星反艦彈的發射架。餘下的工作大約是重裝雷達與連接管線等。由此一變,連大型反潛艦都變成火力極強的反艦突擊艦。(網絡圖片)

 

小結:

蘇聯70-80年代的大型遠洋海軍,至90年代漸次凋零,對海軍愛好者而言其實甚是可惜,而庫艦在這年代間的模糊地位與連番遭厄可說就昰一個寫照,然而作為一個經濟上必須休息以待復原的國家而言,合適、能確保國家安全的國防政策比什麼"核潛海"或"坦克海"更加重要。庫艦一再遭厄,事實上也展示俄國過去在海軍建設上的潛在問題(如防火意識薄弱、後勤建設跟進不足等)。無論俄國海軍日後怎樣走下去,是採取更現實或更進取的戰略,這些地方都不得不多加留意及花更多功夫應對。

PS. 不過此前炒得沸沸嚷嚷的俄國海神核動力戰略魚雷或新型改裝特種核潛艇計劃如BS-64、09851及09852等,報告書提都沒有提過。是否代表它們機密度太高,還是俄國海軍認為它們只屬特戰範圍,並不在一般防衛戰略上有角色,那就要再研究研究了。(圖片為改裝完成後再次下水的09852計劃K-329 Belgorod,來自以下網站)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12-18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