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William:伊朗導彈不是「吳下阿蒙」 準確命中美軍設施

2020-01-10 11:04:04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伊朗於昨日(1月8日)當地時間大約凌晨3時向伊拉克的艾比魯與阿薩德空軍基地(Al Asad Air Base)兩個基地發動導彈攻擊,作為對美軍以無人機擊殺伊朗革命衛隊高級將令蘇萊曼尼。根據不同報道,伊朗共發射16-22枚導彈,其中四枚失的,美軍並沒有發動任何攔截行動(美方似乎沒在伊拉克部署愛國者系統)。由日出後衛星偵照公司發佈的圖片顯示,阿薩德機場多座臨時倉庫與建築被直接命中。伊朗宣稱是役美軍死傷接近300人,但美國總統則指除部分設施及裝備受損外,沒有傷亡。

阿薩德空軍基地命中情況,由衛星偵照公司於1月9日發放,可見多座臨時艙庫及建築被擊中甚至炸平,亦造成大型彈坑。由基地左下角兩發相距甚近的彈坑可見,部分建築有可能是連中兩彈的。照片下方範圍外的機場滑行道中央及另一個可能用於放置魚鷹式傾旋翼機備件的臨時倉庫亦中彈。留意的是,為盡量減少次生傷害,伊朗沒裝上集束彈;另一方面,此前有消息指此地美軍早已撤走,但國防部沒正式回應,而機場內尚有不下於11台的黑鷹、CH-46/47以至MV-22魚鷹式停泊著,似乎顯示基地內仍有不少美軍。(網絡圖片)

 

伊拉克政府指出在1月8日當地時間午夜過後,伊朗方面已向伊拉克政府通報即將發動襲擊,是故伊方才做足預警與疏散準備。美軍方面雖然稱他們的預警雷達已將握導彈發射並立即通知美軍疏散,然而由於短程彈道導彈由發射至擊中目標通常只需3至5分鐘,美軍的預警雷達即使立即發出警報,士兵們要趕往掩體也需要相當時間,很難全部安全疏散,是故亦有理由相信伊拉克方面亦向美軍發佈消息,讓美軍有時間作出防範。

另外有意思的是,伊軍打進阿薩德空基地的導彈,一來不使用更隱藏而命中率高的巡航導彈,二來也故意瞄著滑行道、倉庫、機庫等設施來打而沒有打在居住區或者辦公區。由於落點很精確(有建築被直接炸出一個20米以上的大坑),有理由相信伊朗方面除了表明自己有精確打擊能力外,還要告訴美方他們可以但不願意造成美軍傷亡,也希望美軍不要擴大戰爭。

彈頭在上大氣層脫離後順勢一同墜下的Qiam導彈推進段。由加大了一點的彈翼判斷,這至少是一發Qiam 2。(網絡圖片)

 

至於一向被認為隨時「連打機場都未必打得中」的中東製導彈武器,為何忽然變成精確攻擊利器?

參與是次行動的是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導彈旅,主要使用兩款短程彈道導彈(SRBM),分別是Fateh-110(法塔赫-110)與Qiam 1(亦有資料指是Qiam 2,Qiam即為起義),射程分別為300與750公里,前者長度和俄國伊斯坎德爾SRBM差不多,但彈徑只有2/3左右;後者似乎是R-17 VTO(飛毛腿E型)的仿制版。

Fateh系列是固體燃料小型短程彈道導彈,只有3.5噸重,彈頭450-650公斤,較輕巧且使用方便,圖中各種型號包括反艦型、反艦/反輻射兩用型、增程型、短中程導彈型(MRBM)及專責攜帶次口徑彈械的型號。(網絡圖片)

 

FATEH 110這種導彈的設計來源眾說紛紜,有說是來自9K52大型砲兵火箭(即北約所稱的FROG),有稱是來自中國售賣的M7 SRBM(由紅旗2型防空導彈修改而來),無論如何,伊朗都在彈體及氣動外形上作過大幅修改,並裝上制導艙。

現時俄國仍有為出口型伊斯坎德爾導彈選配光學導引頭,而且抗厚雲天氣能力亦大大提高。圖為9E436型光學道引頭,已大量採用CCD成像技術。(網絡圖片)

 

早期由於純粹靠慣性導航,其準確度自然很成疑問,但由第二期生產型開始,陸續裝入新型的慣性導航及格洛洛斯衛星導航系統,CEP開始由500米級大幅下降,至第四代生產型時,甚至已裝備光電導引頭,能在俯衝時以影像與原有目標圖像進行比對,然後以導彈上的彈翼進一步修正飛行路線。有鑑於該彈彈頭上有典型光學鏡頭頭蓋,而這種彈道導彈導引技術只有蘇聯研究過並用於「末代飛毛腿」的飛毛腿E型(R-17VTO)上,伊朗亦似乎有參考過這技術(下面有述),所以有理由相信伊朗是以這種導引頭對FATEH 110進行改良的。R-17VTO的CEP只有50米級,對動輒500公斤彈頭的導彈或集束彈頭而言,算是可作為精確攻擊的武器,然而配合慣導與GPS進行準確的初期飛行,加上進一步改良的數位地圖及較佳的天氣,要進一步提高CEP其實並不是難事。

R-17 VTO可說是俄國精確彈道武器的首次嘗試,不過其完全克服問題時已是冷戰後期,

 

至於Qiam 1/2,幾乎就是國產版的R-17 VTO的仿製版,彈體尺寸也很接近,且同是偏二甲肼毒火箭,只是將原有的導彈彈翼刪去而已。由於彈頭氣動外形也和R-17 VTO很相似(只是彈身稍短,代表可能用了較輕彈頭),Qiam 2更有可活動的彈翼,幾乎肯定也是一種可脫離重返大氣層的機動彈頭。相對於飛毛腿其他系列,R-17 VTO是相當先進的,蘇聯原本也想配備,只是R-17 VTO在八十年代中期研發完成時,蘇聯更新更容易部署的固燃火箭SRBM OTR-23 Oka已經服役,而且配備的是更高端的主動雷達地形對比系統導引彈頭,R-17 VTO的部署意義大減,故變成產量很少的「外賣貨」而已。

Qiam 1/2的結構圖,暫時不知道Qiam 1重返大氣層後如何調節方向,但Qiam 2幾乎肯定用彈翼。左下圖可說是第三世界國家精確導引武器的其中一個遠祖-R-17 VTO的Aerofan機動彈頭。左上為在加固洞窟陣地中預備發射的Qiam 1。這地洞有垂直豎井,發射車可駛到井底位置,然後發射導彈,設計可說腦洞大開。(網絡圖片)

 

不過現有資料顯示Qiam 1/2導彈不是沒有問題:向艾比魯基地發射的五枚導彈中,只有一枚擊中目標,其他四枚失敗。現時不知道其失敗原因,不過由於此彈之前已至少兩次用於遠程攻擊敘利亞境內IS的基地並成功命中,為何今次會失敗,的確耐人尋味。其中一個可能來自光電導引頭的故有缺點:早期的光學導引頭很受天氣影響,即使配備微光夜視甚至紅外顯像裝置,還可能受天氣嚴重影響(例如厚雲或沙塵暴)。有趣的是,艾比亞近日的天氣都是多雲有雨,相對地阿薩德空軍基地則是晴空萬里。

在強化洞庫內伊朗軍方對Qiam 1導彈實施整備的片段。

 

事故有可能是彈頭再入大氣層的過程中遇上不良天氣,衛星導航系統雖已帶到就近位置,卻因天氣不佳,沒能發現目標正確位置而失敗,彈頭可能墜落至基地附近的沙漠區去。

一直有指伊朗向北韓提供飛毛腿用的精確導引彈頭,不過至現時為此只發現過一張疑似照片。(網絡圖片)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除伊朗外,朝鮮亦透過與伊朗的秘密合作,在部分勞動五型與六型飛彈上裝上這種光學末制導彈頭。事實上,過去朝鮮在飛彈上與伊朗有不少合作關係,大體上雙方亦互有優劣,朝鮮在火箭引擎及彈身設計上比伊朗優秀,但伊朗在制導系統、彈載電子系統,以及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相關的技術較佳,結果雙方在一定程同上成為共同開發及互補的合作伙伴。現時伊朗導彈的最大問題,在於仍然以飛毛腿系列的液燃導彈為藍本,若朝鮮現時的大型固燃導彈技術能回饋伊朗,其實力有望躍升。

伊朗現時已公開的三種小型至大型的巡航導彈。其中胡塞武裝同時擁有的Quds,曾於去年6月用於突襲並重創沙特最大煉油廠。(網絡圖片)

結語:

雖然在這場「報復秀」中,伊朗展示了令人意外的彈道導彈精確攻擊能力,並利用精確但(應該)沒傷及人命的攻擊向特朗普傳達比較明確的訊息,而特朗普亦可能因先前的誤判形勢、在兵力準備不充份以及遇上國內強烈反對聲音,而順勢各退一步,令事態降溫。然而,除核計劃的進程外,伊朗所表現出的精確攻擊能力,亦勢必引起美國更進一步的防範及打擊計劃,令兩國的對峙及不明朗形勢可能進一步惡化。

By 2020-01-10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