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伊朗海軍護衛艦 把友軍小船當靶打?

2020-05-13 13:53:23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鑑於國內抗疫形勢緊張,而波斯灣局勢因油價波動而出現動蕩、而剛過去的5月10日下午(伊朗時間),伊朗海軍於霍爾木茲海峽出海口的海域進行反艦導彈演習。此前中、俄、伊三國亦在此海域對開的阿拉伯海準行演習。然而發射反艦飛彈的演習中,導彈卻誤中伊朗軍一條小型支援艦,支援艇全毀,並導致超過20人死亡及19人受傷的慘劇。

左為87年4月被訓練用反艦導彈擊中、鋁合金上構幾乎溶毀的1234型輕型導彈艦海風號;右為整座艦橋被撕開的土耳其驅逐艦TCG Muavenet (DM 357)。(網絡圖片)

 

事故性質?

由外國軍事媒體報道可知,今次是一次拖靶事故。單就當地媒體報道,事緣該工作支援艦科納拉克號(Konarak)正在裝設一個拖靶到預定海域,但可能因佈置有所拖延而稍晚離開,而作為發射方的伊朗護衛艦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先發射,結果支援艦被剛飛到的導彈當成目標而被擊中。事實上,過去打靶釀成誤擊的事故不少,其中比較著名的是1987年4月16日蘇聯太平洋艦隊演習中,一條1234型(北約代號南奴亞卡級)輕型導彈艦海風號在練習打反艦導彈靶彈時,靶彈卻「鎖定」目標並發生撞擊,該輕護衛艦中彈後起火,最終沉沒並導致一半艦員殉職;1988年,星座號航母一架FA-18A戰鬥機以魚叉反艦導彈進行打靶演習時,錯誤擊中演習區內一艘商船;更嚴重的是,1992年美國與土耳其的海軍演習中,沙拉托加號航母臨時加插以海麻雀防空導彈進行的對海射擊模擬訓練,卻在溝通不良的情況下真的射出實彈,並轉向擊中護航土耳其驅逐艦的艦橋,打死5名艦橋官兵並打傷22人。

水上反艦飛彈靶有很多形式,例如浮動平台加舊貨櫃、廢舊躉船,甚至是大型防撞浮泡。不過大家都有共同特點,就是有用於模擬大型軍艦RCS面積的角反射器或反射雷達波的裝置。(網絡圖片)

這類意外多是使用雷達導引的飛彈將靶子附近的船艇當成目標並射擊;由於導彈並不會裝敵我識別裝置,內建處理器分辨目標的能力也較弱,事實上早年雷達導引導彈的尋的頭多會自動鎖定紅外或雷達訊號最大的目標進行歸向攻擊。另一方面,由於早期雷達搜索角度及分辨度有限制,若在搜索過程中搜不到目標靶,就會把雷達上搜到的東西當成目標進行射擊(所以靶場清空其他機船很種要);若負責工作的工作船和浮動靶距離太近,搜索雷達也有可能把工作船當成目標來打。

肇事的波浪級輕型護衛艦賈馬蘭號(Jamaran),主桅後方正好是四枚Noor反艦導彈,雖是2010年代開始服役的新艦,但架構上只是60年代後期英國Vosper公司賣給伊朗的MK5出口型巡邏艦的發展型,設計很舊。事有湊巧,後方出現的正好是科納拉克號所屬的 Hendijan級支援艦。(照片來自軍武狂人夢網站)

肇禍導彈?

伊朗海軍主要採用的艦射反艦導彈,主要是Noor (中國製外銷用C-802型反艦導彈的授權生產型)與Kowsar 1/2/3 (C701或C-704的授權生產型),前者是質量大約715公斤的小型亞音速反艦導彈,後者是更小型並給輕型攻擊艇用的輕型反艦導彈。

C-802型反艦導彈,1. 是渦噴引擎的進氣口,2. 是艦射 / 岸防型用的助推火箭,發射後10秒內會脫脫落。C-802末段飛行高度只有5-7米。(網絡圖片)

 

今次訓練事故所涉及的是由波浪級輕型護衛艦賈馬碩號(Jamaran)所發射的Noor反艦導彈,嚴格來說是90年代初鷹擊81A的外銷改良版,首先加了渦噴小型引擎以延長81A的航程一倍以上(81與81A使用固體火箭,燒完後只能以動能滑翔,末端飛行能力較弱),其次在搜索雷達上進行改進,加強了射程並能在目標區20公里外就能打開雷達索敵。伊朗原想直接購入,但因受美國阻止而變成購買授權生產。基於過去慣例,提供方的中國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及航天二院(研究所)也得到試射數據並非常滿意,並以C-802為基礎推出一系列模組化(C-802的彈頭與制導段是可以和推進段拆開獨立存放)及性能改進型的鷹擊系列反艦與對地多用途飛彈,包括鷹擊83-85及KD-88等,中段導引也由中段慣導提升為衛星導航及資料鏈目標修正,而且彈頭及導引段可模組化的換上紅外成像、雷達導引、電視導引、複合導引等多種彈頭),在更換新的渦噴 / 渦扇引擎下,射程更增加至250至300公里。可以說,C-802才是中國現代化反艦導彈的始祖之一。

至於伊朗獲授權生產的Noor,也歷經多次改良,但細節外界所知不多,只知有增程至220公里版本,使用自產更新型的仿法制小型渦噴。不過,今次目標損毀程度可以判斷導彈有些特殊動作。

俄羅斯發佈靶船受超音速反艦導彈P-800(寶石)轟掉的片段,可見導彈及其碎片的慣性非常巨大,若引信稍有延遲,導彈基本上會直穿而過爆炸,故俄系反艦彈有時會設定成提早引爆,把導彈變成"超大型散彈槍"......

改裝前(左)與改裝後(右)的科納拉克號,1988年荷蘭製造,資料所載中段艙室可載40噸以上貨物及90名士兵。(網絡圖片)

 

事故詳情?

首先需要留意一個情況:一般用來打靶訓練的導彈都未必裝實彈彈頭,有可能只裝配重,目的就是不想拖靶有損毀,方便重用。以同樣裝備C-802 / 802A的泰國為例,過去訓練的實彈都沒有裝彈頭。由於同樣都是打浮動靶,不排除伊朗用的也是沒裝彈頭的訓練彈。

泰國海軍試射C-802A型反艦導彈的影片,其準確度不低,飛彈大約是在角反射器2米範圍內飛過。不過要留意的是,參考過去泰國所發放過的片段,這種打靶訓練都是用沒彈頭的導彈,大概不想把靶子都轟掉這麼浪費吧。(網絡圖片)

由殘骸判斷,整個工作支援艦上構都消失不見,上甲板下的部分內艙結構也被炸到揭起,船身中段左右舷都有因高溫而脫漆的地方,引發大火或爆炸的地方很可能是在第一甲板下方的輪機艙,一般水平攻擊似乎很少有這效果(而且左右舷側都不見有導彈穿入孔)。如果是水平穿入的話,該艦上構很簿弱,而裝備半穿甲彈頭的導彈通常都裝延時引信,穿入艦體後才會引爆彈頭,形成大量向前飛的破片而刺穿水密艙。若小型反艦導彈遇著這些小船,很可能會穿出後才爆炸,甚至像雄風3型誤擊事件一樣,無法引爆彈頭;若果是沒裝彈頭的話,飛彈更只會把船隻打個對穿。

阿拉伯聯軍在也門內戰中被胡塞武裝以C802岸防型擊中的高速運輸艦HSV-2.。除燒焦外,也可見其半穿甲彈頭的自鍛破片爆炸形式以及破片的穿出孔。支援艦的殘骸未有見過這種穿出洞。(網絡圖片)

再由殘骸判斷,若果上構是鋁合金製,理應在高熱下燒成一團團黑色的軟化鋁金屬,然而畫面並沒有見到這情況。所以上構應該還是鋼材。至於為何上構有如此嚴重的損毀?有一個可能是飛彈在末段採用了「躍升 / 俯衝機動」,然後由船頭方向經艦橋穿進內艙。這種機動動作最先是由魚叉引入,配合半穿甲彈頭,可對水密艙進行最大程度的破壞,同時也有效對付已經開始重新「上裝甲」(在重要部份安裝防雷隔艙、硬質與功夫農材料裝甲)的軍艦。在機艙引發爆炸的話,足以將薄弱的上構全部炸塌!不過如果已裝半穿甲彈頭的話,船底也應被擊穿並早已沉沒,加上沒有發現船身有類似自鍛破片的穿出洞,故也可能是飛彈打入底艙後,未燒完的燃料洩漏並氣化,繼而發生爆炸所致(註1)

科納拉克號被轟毀後右舷(左圖)及左舷(右圖)的照片。箭嘴所指是兩舷船身位置嚴重的過熱燒炙痕跡,內艙大火似乎較集中在這區域。另留意轉機艙似乎有很多東西都被轟出來,最新衛星照片亦證實這點.......(網絡圖片)

科納拉克號左舷放大片段。

伊朗革命衛隊海軍的突擊艇。相對於伊朗海軍,革命衛隊常前出與波斯灣內的美國海軍對峙。無論對峙是由何方引起,革命衛隊的高姿態似乎也令伊朗軍方起了相當的抵觸情緒。(網絡圖片)

伊朗海軍的問題?

當然,這次事故其實也和上次客機誤擊事件一樣,反映了很多伊軍內部的問題,當中協調與聯絡不佳的問題,上次誤擊客機已經「見識過」,只是今次在壓力降低下依然存在,並造成嚴重死傷,伊軍(尤其是所得經費最少的海軍)訓練上的疏失實難辭其疚。然而我們仍可看到以下的問題:

  1. 伊朗海軍與革命衛隊的合作關係?

根據當地媒體的說法,伊朗海軍並未正式公報事故原因,但看似沒有關係的伊朗革命衛隊海上部隊(涉事兩船在編制上都和革命衛隊沒有關係)卻事先公報是人為失誤造成;另一方面,該船由於只是工作支援艦,編制上只有20-25人,可根據現時報道,當時船上至少有40人,多出來的人不知是否上船訓練的革命衛隊成員了(否則革命衛隊也不會出聲)。

在這情況下,未知是否兩幫人的合作出現問題,才會導致佈置浮動靶出現阻延;而革命衛隊率先發砲變相「攻擊」海軍,似乎也顯示兩軍的合作關係並不和諧……

解放軍大型艦載反潛直升機直18,其機鼻是水面搜索雷達,其可作為反艦導彈的目標指示工具。類以的裝備並未在伊朗海軍的AB-212 ASW反潛直升機上出現。(網絡圖片)

  1. 長年缺乏資金,令伊朗缺乏足夠的現代化系統?

類似Noor這種射程動輒上百公里以上的反艦導彈,由於目標完全在水平線以下,沒法直接鎖定,目標搜索與中段目標指示會是一個嚴重問題。至八十年代,西方及蘇聯為解決這個問題,普遍已使用各種飛行載具(由遠程偵察機到反潛直升機)進行目標搜索,並以資料鏈回傳目標訊息回發射艦,從而不斷更新指示在空導彈的目標精確位置,同時在發現多個目標時進行分辨工作。

伊朗有兩種過時的艦載直升機,分別是AB-212 ASW休伊反潛直升與ASH-3D海王反潛直升機(美國授權意大利奧古斯塔公司生產的型號)。不過就照片所見,前者沒有水面搜索雷達,後者的雷達太小也似乎只用來搜索潛艇上浮時所用的天線與潛望鏡,而且其雷達最早是出現在65年海王直升機一種搜救型中,而當時西方根本未有反艦導彈。由於型號過老(王政時代購入),似乎也不具備水面目標指示功能。

MR-331 Mineral 雷達是蘇聯/俄國的標準超視距雷達,用於超地平線目標探測、分析並對導彈作出中段指令更正的動作。雖然已出現近40年,但因為改裝容易,MR-331的新型號已可更換成雙控陣雷達甚至是平板設計。直到今天中國及俄國仍視之為標準裝備之一。這艘現代級艦橋上半球柱型的天線罩,就是MR-331。(網絡圖片)

為攻擊超越水平線的目標,蘇聯也發展了OTH雷達與目標接收系統,即MR-331 Mineral (西方稱為Band Stand / 音樂台)雷達。然而回看伊朗海軍艦艇,同樣缺乏類似工作模式的雷達系統。事實上,如果今次反艦導彈訓練有運用上述的目標指示手段,發射艦可更早發現情況,從而避免事故發生;而就戰場環境而言,伊朗海軍缺乏目標指示與射擊控制能力,會嚴重影響伊朗利用反艦導彈發動集中且更有系統的攻擊能力,甚至讓反艦導彈更容易被假目標誤導,白白浪費霍爾穆海峽及波斯灣的特有地緣優勢。

胡塞武裝2017年2月以一種遙控快艇撞擊並令沙特麥地那號護衛艦受到中度創傷,此舉可是遙控炸彈艇攻擊軍艦的先河。一般相信,這快艇的遙控系統經過伊朗改良,甚至可能是伊朗設計的。(網絡圖片)

除導彈攻擊系統外,甚至連訓練似乎都沒有足夠資源:作為打靶訓練,近年不少國家都開始使用無人水面艇作為帶靶載具,保證安全之餘,目標的活動能力加強也能更好考驗搜索及目標定位 / 識別能力,且也更安全。事實上,伊軍協肋胡塞武裝設計的遙控炸彈船曾重艙沙特軍艦,但自己卻沒有將之用到海軍建設上,似乎除預算實在太不足夠外,也很難以其他原因解釋了。

結語:

伊朗於70年代有「前出印度洋」的大海軍計劃,但因政治變遷、兩伊戰爭、經濟困難及與美國關係惡化,唯有退守有著很大地緣優勢的波斯灣,實施一個小型的「空潛快」戰略,這不失為無奈但理智的方法。雖是如此,但伊朗海上力量在人員訓練上不見得有很大改善,而且經費限制得連像樣的目標指示 / 分辨 / 分配攻擊系統與協同攻擊能力都似乎未有,過去表現更像「古惑仔打群交」。這不單不能讓主要戰略敵人有所忌諱,且浪費大好的地緣戰略優勢,更浪費了伊朗國防工業多年來在各類技術封鎖情況下取得的成就。想要建立真正威懾力,伊朗海上力量必須來一次全面變革了。

 

註1:當然,若加上伊朗革命衛隊考慮,本船有可能也帶了非傳統作戰用的彈葯,中彈後引爆了這些東西,因而炸掉整個上構……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5-13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