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兩年半後朝鮮再次閱兵 意欲何為?

2020-10-13 12:03:53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閱兵上展示的火星15型彈道導彈。(網絡圖片)

 

事隔32個月,朝鮮再次進行閱兵儀式,今次是紀念執政勞動黨成立75周年。現時東亞形勢處於緊張狀態,加上美國總統大選的不明朗因素,這次閱兵所代表的朝鮮對局勢的取態,實更令人關注。

是次閱兵有兩點非常特別,首先,閱兵史無前例的改成午夜舉行,各國閱兵除採排外,幾乎沒有舉行過晚上閱兵。而事實上今次閱兵也不像是臨時決定,因為空中分列的軍用機都是用熱焰彈及LED燈加強效果的,這種夜間大編隊飛行須經不少訓練(側面也證明朝鮮空軍的訓練與指揮能力並未廢弛),其雖有另一翻氣勢,但仍顯得不很正常,不排除是減少街上一般民眾聚集的可能性,從而減少新冠肺炎的傳播可能,畢竟入場黨政軍人員及表演者都可以預先進行隔離並檢測,更容易控制。

著名的朝式鵝步片段,腳要伸得更高,且出腿時還有一個向上躍動的動作。(網絡圖片)

 

第二個可能更不尋常的分別,就是朝鮮獨特的、腿部呈90度且會有躍動動作的鵝步,開始回復較傳統的蘇/俄式鵝步。之前大家經常看到的跳躍式鵝步,是在1998年閱兵時引入的。這種轉變,參與的士兵似乎也不太習慣,大都不自覺的出現躍動動作。不過,據知躍動式鵝步令士兵背部更容易受傷,若以後真的取消這種步操,對士兵來說也是種德政。

現時朝鮮的步操基本回復金日成時代的蘇式鵝步。(網絡圖片)

今次的武器相對於2018年閱兵,顯得更為豐富,例如新式主戰坦克、新式防空導彈、新式反艦導彈、多種底盤配套的KN-25重型砲兵火箭,以及KN-23及24短程彈道導彈等。但更重要的是本次還展示了三種中程及兩種遠程戰略武器,涵意及針對性更強。以下介紹會以全新展示的武器作為重點。

新主戰坦克看似威猛,但兩節式側裙板及較小的類M-1砲塔,處處顯得很不自然。(網絡圖片)

 

偶有改良,但似仍無力的陸上裝甲與防空武力

陸軍戰甲車方面,是次只展出一種坦克、一種自走砲、一種支援機動砲車及兩種輪式反坦克導彈驅逐戰車,其中兩種在18年的閱兵上已出現過,今次只是稍作改良。其新主戰坦克外形甚為怪異,外形「高仿」俄國的T-14,連輪軸都改成七軸,和之前的天馬虎與先軍號(即暴風處,都是T-62改改改型)不盡相同。然而本車車身卻光滑得離譜之餘,引擎布局卻非常接近先軍號的散熱布局,加上砲塔更像一個小砲塔再在外圍加裝甲與各類裝備,並弄成M-1坦克的外形,而且砲塔上的新型感測試器布局極不合理且有點「造假」的感覺。

相比起車身,本坦克的砲塔可才是穿崩最明顥的地方!例如車長鏡與砲長鏡全都跑到右側、高仿PNK-6周視鏡的車長鏡卻是焊死在車長出入口上且似乎無法轉動,視線也被阻礙;砲手的武器塔竟然阻著砲手潛望鏡的右邊視界;仿俄式主動防禦系統的擲彈筒竟然是有仰角?人家可是水平角度,迎擊的就是水平飛過來的反坦克導彈啊!(網絡圖片)

 

雖然新主戰坦克(左上)底盤外形大變,但引擎艙的架構太像先軍號(右上、左下)坦克了,而且兩者都有同一個特徵-承襲自T-72型尾部的風扇護罩揭蓋,其引擎及底盤基本架構,可說是來自T-72,只是換了更小的路輪而已。(網絡圖片)

 

另方面,其主砲也顯得很薄弱,大約就只是現時朝鮮威力第二大的2A20型115MM坦克砲(正正是先軍915型有裝備的,但已與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遠了)。由此推斷,朝鮮陸軍可能真的有將先軍號改進成大型坦克的計劃,但還未完成、甚至進展也可能嚴重受阻,才趕在閱兵日前搞出這個只有底盤比較確實的「閱兵車」出來。其他新的陸上裝備將以圖片介紹。

 

比較特別的是參考美軍M1128的M-2010八輪式裝甲車底盤機動砲車,由砲管外形來看應是採用D-56T型76.2MM坦克砲,但「似乎」採用了頂置火砲及自動裝彈機的形式,甚至可能有外置彈艙。然而此車所用的舊式火砲穿甲能力只有60MM / 1000米,就算安裝自動裝彈機及非直接光學式火控,幾乎仍然是無用長物。不過以朝鮮的技術而言,可能只能把這種老砲搞現代化及頂置化,更大口徑的就無能為力了。(網絡圖片)

 

是次閱兵展出的防空武器除了上次出現過(只是換了載具)的類S-300型防空導彈車,就只有首次出現的類似道爾的短程防空系統,而且制導及搜索雷達是用平板型雷達,看似更先進。但這朝版道爾有兩個問題:垂直飛彈發射筒位置莫名地被一塊板擋著;其次,道爾的彈艙垂直放置,故車身相當高,但這個朝版則矮了一截,那除非是是全新的防空彈,但朝鮮在自行研發防空彈的能力上一直很低。小弟以為本車可能是和伊朗聯合研製的,並試著在伊朗方面找綫索,然翻查過後,卻發現伊朗暫時沒有發展類似的防空導彈。(網絡圖片)

有趣的是,本次閱兵中很多武器也以先軍號坦克(左上)的底盤作為載具,差異只是軸數的多少及是否倒開,例如底盤倒轉開的新152MM自走砲(中上);KN-23履帶底盤(左下);北極星2號發射車底盤(中下)及六聯裝600MM砲兵火箭發射車底盤(右下)。似乎這種底盤已成為通用重型載具了。(網絡圖片)

完成發展的KN-23至25系列

這兩年基於美朝協議,朝鮮並沒有發射任何中長程導彈,但其他彈道導彈測試還在持續,而且射擊次數相當多。過去兩年的試射集中在KN-23 (類似9K720的高精度短中程彈道導彈)、KN-24(類似MGM-140短程彈道導彈) 及KN-25(600MM超大型砲兵火箭)三個型號上。之前小弟已有專文探討過這問題,及如何針對韓國同類型武器發展。而今次三種武器都有相當多數量參閱,且KN-23及25分別展示兩種及三種底盤的載具。這似乎是要向針對的「對手」表明這些「度身訂造」的東西已經達到可部署狀態。

KN-24型短程導彈(左),類似美國的MGM-140但口徑更粗,彈頭可配備更大量的散佈彈葯,殺傷戰場上的敵軍;KN-25砲兵火箭的四聯裝卡車型(右)。同場還有另一種卡車的五聯裝型與履帶底盤的六聯裝型。(網絡圖片)

 

 

北極星4A型彈道導彈。其表面和其他北極星一樣,幾乎肯定是一種複合材料,這才可造出更輕的彈體。另外要留意的是,這個是測試彈塗裝。(網絡圖片)

須重新評估的北極星系列及最新型的北極星4A型

今次閱兵終於展示了北極星系列的最新固燃導彈,不過留下的卻是更大的困惑。乍看之下,這種導彈和去年試射的大型潛射導彈相同,但新展出的導彈彈頭罩上寫的似乎是北極星4A型,而非3型;另外拿去年的試射照比較,4A型的第一節和3型應該是一樣的,但第二節就明顯較短,整體來看也更緊湊。

和北極星3型相比,兩彈似乎是共用第一節固體燃料火箭。以北極星4A型而言,若可作為陸射中程導彈,其威懾力會遠大於其他已略嫌老舊的液體火箭中程彈。(網絡圖片)

 

另外,參考過去閱兵經驗,海軍用的彈會以藍色卡車展示,若是用迷彩卡車搭載,代表這應該是陸軍的型號,而且朝方是將陸射的北極星2型放在北極星4A之後一位。由此可見,北極星4A應是北極星3型的陸射中程改良型。這數年來朝鮮固體燃料火箭技術突飛猛進,以此發展陸基中程導彈也是可以預期的,就像解放軍80年代發展的巨浪一型「轉職陸上」成為東風21系邛一樣。由於固燃導彈的結構遠比液燃簡單,更易改進且能更快發射。朝鮮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應該會以此代替那一大堆老舊兼沒用的中程彈道導彈,從而加強威懾力。

 

朝鮮最新型彈道導彈,不過事實上不比火星15大很多。(網絡圖片)

新式重型洲際彈道導彈

閱兵最後一種裝備是新型的重型洲際彈道導彈。之所以叫它新型而非全新,是因為其直徑似乎和火星15型相約,而第二節火箭的尺寸和外貌特徵與火星15型的第二節甚為相似;其次,這似乎不如外界所預期,是一種固燃洲際彈道導彈,部分推進段的一些外貌特點,例如燃料注入口及檢查口等,都明示這只是一枚液燃洲際彈道導彈。

不過本彈也有不少不同之處,例如頭罩由火星15的左右半開式修改成單一頭罩然後由火箭推離的形式;另外由TEL運輸車看,這彈比火星15型更長,因為發射車比之前的改良型WS51200重型運輸車還多了兩軸,達11軸!當中其中一軸似乎是原車的軸距再進行調整並加進去,結果真正增加的一軸大概長了兩米。由此推斷,導彈第一節長了2米左右,全彈達24米!

同一晚出現的火星15(下)和新ICBM及其發射車的比較;中段的輪軸間距有關顯調整。所以TEL發射車實際長了2米左右;另外一直盛傳當年朝鮮只購買了六輛民用型的WS-51200特種運輸車,但閱兵當晚出現了八輛,似乎暗示朝鮮正在仿製這種運輸發射車。(網絡圖片)

 

小弟兩年前對火星15型的初步分析就指出,該彈在多數特徵上都類似UR-100,現在這改進方式就更像了,就是加長第一節火箭、延長燃燒時間,以強化射程或搭載能力。由於當前評估火星15的射程都在10000至13000公里之間,或者在最遠射程時保有很小的載荷,這個加長版似乎可保證射程覆蓋美國全境,同時帶備更大型彈頭或多彈頭,或者可達到一個更高的彈道高度,以避免被中段攔截。

由於新ICBM和火星15闊度似乎相同且有很多共同特徵,假設其闊度及稍大的引擎套管長度一樣,那彈身就大約再長2.5米左右,燃料更多的話,其實代表火箭射程更遠或搭載量更大。(網絡圖片)

 

特別的是,本彈還塗上了黑白格塗裝,稍對軍事有認識的愛好者都知這是試射時用於觀測的尺規,意即這些都是準備用於試射的測試彈。至於為何會和北極星4A型一樣故意展示這種塗裝的原因,容後再述。

閱兵典禮上金正恩少有的身穿一套淺灰色西裝(金日成也有一套類似款色的),且在講話上不斷感謝軍民,並向他們道歉未能提供更好的生活。(網絡圖片)

 

閱兵所宣示的目的?

言歸正傳,綜合金正恩發表的講話及閱兵所展示武器而言,其實也能揭示他對現時國內外形勢的看法及對不同持分者的立場申明與「警告」。首先必須承認的是,朝鮮這兩年為準備國內的經濟改革,至少已大幅修改行之多年的「惡乞兒」政策,近年的導彈試射都是沒有違反協定的。不過對於與美國的半島無核化談判一直都處於僵持狀態,制裁還是持續。在這情況下,就算朝鮮的領導是其他人,政治上都必然會有所宣示。

金正恩的宣示其實頗明顯,除了明示朝鮮沒有被長年制裁與新冠擊倒外,也是一種「胡蘿蔔與大棒」式的宣示(國際形勢上的弱勢者也會施展類似的招數):一方面,他已申明朝鮮不會發動侵略戰爭,閱兵上的武器只是作為自衛、保護國家安全與主權,甚至聲言希望疫情結束後能和南韓重修關係;另一方面,他明顯以展示有效的武力(指導彈而言,其他常規武力美日韓基本上不會怕的了)也是向美國與南韓表達警告的訊號,尤其是東亞地區近月對峙形勢十分緊張,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選情告急,更惹起一般人對特朗普會否發動戰爭與提高支持度的揣測。

一大堆超大口徑遠程砲兵火箭KN-25,作為南韓的軍政領導,也不能不予以擔心了。(網絡圖片)

 

在這時候舉行大閱兵並展示塗上測試彈樣式的新型遠程導彈,無疑是警告美國切勿對朝鮮輕舉妄動之餘,更為往後行動留有餘地,即暗示特朗普(或者其他明年一月後上任的新總統)應該重開談判繼續商談無核化與解除制裁的事宜,否則這些導彈就會變成真正飛天的測試彈;另一方面,KN-23至25這三種針對性極強的飛彈大量出現,甚至有多種形式底盤,無疑也是警告南韓切勿和美國有什麼軍事上的聯合動作,並警告不只首爾,今次是連全南韓國境所有城市都可以成為目標(三種導彈 / 火箭足夠涵蓋400公里射程內任何目標。

去年10月試射的北極星3型潛射彈道導彈,射程可能有5000公里,若經改良甚至可能有7000公里以上。(網絡圖片)

 

不過特別的是,北極星3型或其盛傳的陸上發射改良型長程彈道導彈卻沒有在閱兵上出現,詳情沒人知曉。本人認為若非發展不順利的話,朝鮮有可能視這導彈及即將完成的彈道導彈潛艇作為對美博奕的最後籌碼,畢竟固燃導彈在反應速度及可部署性、隱密性都遠超液燃導彈,配合彈道導彈潛艇,更可在近岸水域或狹灣內潛伏,就算美日具備很大的反潛優勢,都難在短時間內搜索並捕捉它。這種快速而隱密的攻擊手段,才是處於弱勢的朝方成功實施核威懾的最有力保證。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10-13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