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故宮自宮」 台北故宮或改名「華夏博物館」

2020-11-27 17:48:11
五郎

評論員,關注戰略問題、軍事歷史、軍事裝備。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館(台北故宮社交帳號圖片擷圖)

【香港輕新聞】據台灣多個媒體26日報道,傳台「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現隸屬於台「行政院」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改屬台「文化部」。因有民進黨「立委」稱:「有人擔心台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對此,台「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說,目前沒有任何討論,至於「降級」說法,他稱博物館是文化機構,很難用行政層級論定。

26日,台「文化部」在立法機關就「如何推動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美術館、表演藝術館舍及各文化館舍之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與服務」作專題報告,期間,多名「立委」針對傳台北故宮併入「文化部」一事進行質詢。報道指,民進黨「立委」黃國書在質詢時說:「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屬於文化部門,只有台北故宮是屬於台『行政院』,現在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有問題」。消息傳出後,有人擔心台北故宮改隸台「文化部」會從目前的二級機關變成三級機關,會矮化台北故宮。此外,一旦改制,台北故宮是否會改名,還有人說北院可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南院可改名為「亞洲博物館」。

台「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則稱,針對台北故宮改隸台「文化部」的議題,目前為止,內部沒有任何討論,他自己也沒參加過任何討論此事的會議。至於會不會降級,他認為博物館是文化機構,用行政層級很難論定。

「故宮」先「自宮」?

針對降低行政級別一事,台灣《中時新聞網》則以「配合組織改造,故宮先自宮?」為標題,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近日故宮已然「自宮」,在內部院會未經討論便由院長吳密察拍板,將原書畫處與圖書文獻處合併為書畫文獻處。 台北故宮行之有年的三大研究、策展核心單位: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故宮人稱「老三處」,近日恐走入歷史。又稱,預期將有人員編制縮減,使得院內研究人員已人心惶惶。

為此,台北故宮27日發表聲明回應此一報道,指此次調整仍維持內部一級單位7處5室數量變動,編制員額368人數量不變動為原則,進行調整。此次調整重點除了將原書畫處與原圖書文獻處合併為書畫文獻處,主掌書畫與古籍文獻藏品之研究、策展與管理。另外,因應數位時代趨勢,故增設數位資訊室,提升數位業務為一級單位;增設綜合規劃處,加強總體策略研發及國際交流業務;而安全管理室單位將減除,業務分別移入職能類同的登錄保存處與展示服務處。

聲明亦指,故宮可能改名「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並沒有列入行政院組改討論議題。

《中時新聞網》相關報道擷圖

學者持不同意見

另據台灣《旺報》26日報道,在傳出台北故宮擬改隸屬於台「文化部」的消息後,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則希望「政府要三思!」馮明珠稱,台北故宮為二級機關的必要性,在於典藏文物實為「國家寶藏、國之重器」,「重要性不比中央銀行低」。馮明珠稱,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台北故宮涉及的專業極廣,編制遠比台「文化部」大,併入「文化部」一定縮編,將導致研究動能不足,導致國際地位下滑。

台灣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張省卿表示,以德國為例,博物館皆為政府出資,以基金會形式運作,因此保有文化自主性,在文化策略上也能發展在地特色。她認為台北故宮若要歸屬「文化部」,應先著眼於當局要給台北故宮什麽樣的定位,對館藏賦予什麽概念或價值體係,至於外傳改名「華夏博物館」,張省卿則持保留態度表示:「故宮雖傳統,但到底是一個招牌和文化形象」。

現任台北故宮院長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擷圖)

台北故宮全名是「國立故宮博物院」,1925年於北平成立,主要館藏為源自宋、元、明、清四朝宮庭收藏,當中尤以宋代字畫的藏量、品位最為突出,現存世的宋代古字畫精品之作多為台北故宮收藏。自1925年成立以來,館內藏品經歷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國府遷台,歷多番遷運。1948年秋,因內戰形勢逆轉,博物院決定選擇最精品運台,所選文物分三批在1948年底至1949年初全部運抵台灣。

發佈於 新聞熱點
By 2020-11-27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