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與航天】奇想天外 航母改成火箭發射船?

2021-02-03 14:21:22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08 13:33:39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意大利的輕航母(加里波底號)航母的思路較接近蘇聯,意國想保有的是擁有載機能力的水面作戰艦,這是因為意大利在北約區域聯防中主要負責確保地中海海權,很可能要應付由黑海衝出來的水面艦隊,為保持還有強大的水面反艦能力,他們的新航母雖只有12000噸的排水量,但水面與防空火力相當強。不過基於戰後憲法,意大利國會至1989年才完全放行本艦搭載定翼機的限制。本艦排水量12000噸,最大可搭載16-18架飛機(AV-8型垂直升降戰機與海王反潛直升機混編)。(照片來源:意大利國防部 / 網站:Sea Force )

   

意大利航空母艦加里波底號,曾是戰後意大利海軍復興的象徵及北約地中海歐洲艦隊的核心戰力之一,不過三十五年過去了,本艦已接近壽限,意大利海軍已拉算等待2022年第里雅斯特號號兩棲登陸艦服役後,即讓這艘航空母艦退役。不過,這並不表示她會被送到拆船場或博物館終老,相反,等待著她的,很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人生」—火箭發射船

意大利現時擁有歐盟唯二的現役運載火箭之一,他們的維加輕型運載火箭(低軌道運力1.5噸)現時也承擔了歐洲國家相當一部分的輕型發射任務,發展中的C型更可增至3噸。不過只能在法屬圭亞那發射,某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極軌發射能力。(相片來源:Arianespace)

   

根據一月底時部分軍事新聞媒體報道,意大利軍方已於去年6月組建太空作戰司令部(Comando delle Operazioni Spaziali (COS)),並已開始訓練人員和進行相關技術驗證。這將讓意大利在發射軍用衛星事務及太空監察中有更大主導權,同時也能在北約中爭取更大的太空事務話語權;不過更實在的是,他們現在仍需要依靠法國的法屬圭亞那航天發射場,並排期發射自家火箭等。作為太空作戰部門,能擺脫人家控制、具備自己發射航天儀器的能力是甚為重要的。

海上發射公司(Sea Launch)是一家俄國資金為主的商用發射公司,以奧德塞號可移動雙體發射平台為組裝及發射平台,右邊為發射指揮艦指揮官號,任務由加洲長灘出發,先在當地將火箭組件運上船,爾後發射平台出發到基利巴斯群島附近的赤道海域進行發射,主要使用火箭是天頂3SL型,低軌道運力達13噸。不過由2015年開始,該公司營運已在停頓狀態,兩船亦回到俄國港口,留待他日轉換用途。(照片來源:Sea Launch)

   

故此,他們瞄上即將退役的加里波底號。事實上這計劃早已在去年7-8月號意大利海軍及意大利國防部所編印的《海事雜誌》(Rivista Marittima)就有所透露。雖然是艘30多年的老船,但船身強度仍強於一般民用遠洋船,且有原用以承載艦載機、強度更高的機庫與飛行甲板,搭載及起豎火箭會更容易。據知現時該艦正進行最後一次改裝,並有指和推進系統有關,估計就是作為火箭發射平台,在發射前能透過推進系統及調整密水艙浮沉,更進一步的穩定船身,以增強火箭入軌的準確度,減少後期衛星推進系統入軌時的燃料消耗。

2020年11月,中國以大型撈救船德渤3號臨時改裝的海上發射平台,發射長征11號運載火箭,主要作用都是找尋最佳發射陣位以及減少對高人口密度地區的影響。不過暫時還未見中國有建造專用海上發射平台 / 發射船艦的行動。

   

更重要的是,能移動位置的平台對於發射不同載荷有相當大的幫助。例如根據科里奧示力原理,愈近赤道位置發射愈能利用地球自轉節省燃料(變相增強推力),而愈靠近北極或南極發射,則更容易進入繞極軌道,另外不同緯度也有利於不同的發射軌道需求。問題是,固定發射基地不可能周圍移動,而搭載火箭的發射機雖然可轉變發射位置及高度,但類似外部搭載東西的運輸飛機之類一般也不能離開原起飛的機場太遠,而且火箭的重量也受嚴重限制;故此由船艦發射可能是個更好的方法,一來船艦可承載更大型火箭,二來航程限制也更低。當然,基於船隻大小,火箭大小仍然受限制,支援措施也不及陸上發射基地多。

當然,船用平台發射也有另一好處,即火箭組件可以避開人煙及航空交通稠密的地方,減少可能的傷亡。(圖片來源:P46, Rivista Marittima Luglio-Agosto 2020)

意大利是第三個可發射衛星的國家,1964年12月15日,他們購買美國的哨兵探空火箭,把自己建造的聖馬可1號衛星發射上太空。之後就在非洲肯雅的馬林迪港附近興建了布羅格里奧太空港。主要發射工作是以離岸稍遠的聖馬可裝配與發射平台進行。1988年後該平台廢棄,而太空港也變成衛星地面接收站。(照片來源:Twitter)

K407新莫斯科斯克號SSBN曾於1998年以改裝自R-29RM潛射彈道導彈的無風運載火箭試射小衛星,之後俄國又以另一艘潛艇射了更大的,不過由於效果較差且比較昂貴,這種嘗試沒有再持續下去。(照片來自Twitter)

   

過去這種海基發射方式有很多類型,例於有用固定平台(大型浮躉,例如已廢置多年的、位於肯雅的聖馬可發射平台)、可移動平台(可移動鑽油台改裝,例如Sea Launch的海洋奧德塞號)甚至潛艇(例如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然而用船發射則過去不時有提出,但並未實現過。究其原因,基本都和90年代之前大部分參與航天發射的國家都有能力建造較大型火箭及在國內適合地方建造大型航天發射場有關。

加里波底號輕巡洋艦,是1935年服役的條約型萬噸級輕巡洋艦,相比同期美日輕巡,他的裝甲較日本最上級強,但火力與速度均在最上級及布魯克林級之下。基於具備相當的抗打擊能力與強化了續航力,本級艦相對於其他意大利輕巡更為活躍。(照片來源:Reddit)

   

不過不能不提的是,以船艦作平台發射火箭或遠程道導,總是和意大利扯上關係:過去美國亦有研究以改裝航母、戰艦甚至導彈巡洋艦發射運載火箭或彈道導彈,蘇聯也曾嘗試在商船上搭載並發射運載火箭,但事實上沒有一個構想實現過(除非你把1947年中途島號臨時性的試驗V2火箭都當是)。然而意大利卻是一個異數:意大利可是唯一一個在艦艇上裝有彈道導彈發射裝置的國家,且該艦剛好就是上一艘加里波底號!這是一條36年建成的條約型萬噸級輕巡洋艦,僥倖活到戰後並於1960年改裝,成為意大利第一艘導彈巡洋艦,但也在陰差陽錯之下,成為世上第一艘搭載戰略彈道導彈的艦艇!不過此後終其一生,也沒有執行過相關住務,不知算是不幸還是大幸了。

意大利海軍保留了戰時不少艦艇,在50年代也積極對部分大型艦進行現代化改裝。1958年加里波底號進行現代化大改裝、成為一艘現代化導彈巡洋艦時,美軍正推行北極星潛射導彈分散部署計劃,並以該巡洋艦作試點。該艦隨後還進行模擬試射,已達接收狀態,但美軍最後終止計劃,結果本艦成為唯一有能力但沒有發射彈道導彈的水面艦…… (網絡圖片)

 

加里波底號航母的結構圖,機庫空間少說都有100米長,空間亦算足夠。(繪圖:Shipbucket.com)

   

回到加里波底號航母的改裝,若計劃真正執行,本艦拆除所有武裝後,機庫空間有能力運載數支意大利維加火箭(當然亦包括其他歐洲小型運載火箭)的零件,並進行整體組裝工作。後部大約40-50米的飛行甲板可能拆除,成為火箭起豎及發射陣位,並在此安放其他排氣及冷卻裝置。事實上,本艦的機庫比起海洋奧德塞號的工作間有更大的空間,船上住宿條件也較好,對於較長時期航海(以利航向不同緯道進行發射),且對火箭裝配環境的影響更小;另一方面,機庫及甲板空間亦足夠容納更多或更大型火箭,甚至由於有專用航空燃料艙結構,支持更大型液體燃料火箭也並非不可能。

47年中途島號發射V2火箭,差點砸中自己,不過六十年代美國倒有過將多餘的二戰大型航母改成亞特拉斯運載火箭整備與發射平台的構想。事實上也不排除意大利海軍想把加里波底號改成類似構形。不過根據一些意大利航太中人的意見,他們似乎也想以類以長征11的方式試用冷發射系統。(圖片來自wwiiafterwwii與維基百科)

   

意大利二戰時敗多勝少,而且充斥各種厭戰畏戰事蹟並一直被當成笑話。然而事實上二戰後該國在高科技及軍事工業上都有長足進展,航空、航太及海事領域在歐洲都是排二、三位的雄強,在航天上更是歐洲太空總署重要伙伴及歷次太空計劃重要參與者(很多歐洲太空總處及NASA探測器上的航天儀器,都是出自意大利之手);另一方面,他們在航海、航空技術上的創意及實行能力也非常厲害。這些實力,可並不是乳意笑話或者一味嘲笑他們十年前的歐豬窮態可轉變的。

發佈於 新知, 文化生活
By 2021-02-03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