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淺談狙擊手認知的二三誤區

2021-02-24 22:23:44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26 13:38:02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Morgan Rifleman 1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大陸軍開始出現疑似狩獵模式、獵殺對方軍官或砲兵等重要人員的Sharpshooters。他們所用步槍主要是昂貴、長管且有膛線的肯德基前膛步槍。由於射程有200碼,精確度及有效射程遠高於一般英國士兵的滑膛槍(當然,因為加工問題,數量不多),令這些射手有射程上的絕對優勢。( 照片來源:Revolutionary War Journal)

狙擊這個詞的英文是「Sniper」,源於一種活動在沼澤區且行動敏捷的小鳥-「snipe(鷸)」,由於這種鳥非常難擊中,因此長於此道的人被稱為「sniper」,直譯為「射鷸者」、 「獵鷸者」,意譯為「狙擊者」、 「狙擊手」。後來,「sniper」成為專業狙擊手的英文正式叫法。

通常來說,狙擊手分為兩種:一種是受過正規狙擊訓練的,具有正規編制的狙擊手,另一種是在戰時臨時挑選的槍法準確的射手。關於狙擊手的起源說法很多,有說是源於美國獨立戰爭時的美國義勇軍,有的說是源於英國布林戰爭(波耳戰爭)期間,還有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时德國軍方專門組織。雖然講法不一,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現代意義上的狙擊手是從一戰開始的。

自從荷里活電影《敵對邊緣(Enemy at the Gates)》熱映以後,狙擊這個題材因為神秘又刺激,給廣大觀影者帶來無限的遐想,於是乎狙擊手就成為不少人心中無所不能的兵王。其實,現實的狙擊並非如電影中描繪的那般神奇,狙擊手也不是超人。藉此話題,正好談談關於狙擊的幾個認知誤區。

20161211002585 1024x331編按:最強狙擊手—「白色死神」席摩.海赫(Simo Häyhä)的成功,除了個人狙擊技術優秀,也和蘇軍當時欠缺合適被服有關:蘇軍不缺冬裝,但當時不知何故後勤沒有配發多少白色迷彩服,幾無隱藏效果,加上大清洗後指揮軍官出現嚴重斷層,新軍官很多都是無線驗或軍中學習水平一般,結果大批在雪地上仍穿棕色冬裝的紅軍戰士,都成為「白色死神」眼前的活靶。(圖片來自芬蘭歷史資料庫連結)

“狙擊是強勢的一方?”

源于荷里活電影的主角光環,英武又無所不能的狙擊手都是美軍。很多人的印象裡,狙擊是作戰雙方都喜歡採用的作戰方式。其實實戰中,大規模使用狙擊戰術的是弱勢一方。因為在實力對比懸殊,戰爭時採用防禦的一方,采用狙擊這種本小利大的模式先能最有效殺敵。

unnamed 67在極端弱勢環境下,芬蘭的狙擊手與反坦克步兵只能以極夜作掩護,L-39重型反戰車槍和狙擊手手中的摩西.納根步槍一樣,在運用得法及蘇軍指揮訓練不佳的情況下,方能和蘇聯勉強扯平。(圖片來源:連結)

比如1939年的蘇芬戰爭,當年蘇聯集中了50萬軍隊、1500輛坦克,1800門火炮和800架飛機,對芬蘭展開冬季攻勢。當時芬蘭全國算上民兵還不到40萬人,飛機大炮和坦克更是少得可。在這種情況下,芬蘭是不可能在常規戰爭中獲勝的。無奈之下,芬蘭充分利用天時地利和全民皆兵的方式,在野外狙擊戰中重創蘇軍,儘管蘇聯最終獲得戰爭勝利,但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俄羅斯在兩次車臣戰爭中,也是在車臣武裝分子大規模的狙擊戰面前損失慘重;還有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也屢屢受困於反美武裝的狙擊手。可見狙擊戰術,確實是戰爭中弱勢一方,防禦性進攻最有效的手段

QQ4TA3敵對邊緣是一部戰爭爽片,但其創作成份太高:德軍狙擊學校上校並無其人;瓦西里本人早已是蘇聯海軍文書兵、蘇軍從來沒有督戰隊掃射逃兵的紀錄。再講,當年根本沒有狙擊手克制狙擊手的戰術存在。電影、還真只是電影而已。(Youtube 擷圖)

對付狙擊手的最好方法是另一個狙擊手?

無疑是電影《敵對邊緣》的影響,電影中德軍為了對付槍神蘇軍狙擊手,特地從後方調來一名狙擊教官,兩人在電影裡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對狙大戰。但實際上,敵我雙方兩個狙擊高手,你一槍我一槍地來一場「中世紀騎士式」的一對一決鬥,那絕對是電影裡才有的橋段。

在真實的戰場上,上述場景幾乎不會發生。既然狙擊戰是弱勢一方採用的戰術,而強勢一方對付對方狙擊手,往往不會採用這種一對一的作戰方式,因為一對一下,兩方都沒必勝的把握,也沒必要浪費自己的狙擊手。消滅對方狙擊手,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對方狙擊手的位置,然後呼叫己方火力進行全覆蓋,即可搞掂收工。

wd98047 5334 03 002 195409在反狙擊戰術上,解放軍隨也使用無人機及砲擊等對付狙擊手外,也另起爐灶的使用另類武器與戰術-11式狙擊榴彈發射器,以高精度編程榴彈及專用彈道計算載具砲擊狙搫手所在位置。(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bmpt terminator俄軍的BMPT戰車支援車原本是城市戰的戰車支援者,但其相當高規格的射控及雙聯裝高仰角30MM機砲,則也是清掃樓頂或遠距離野外狙擊手的一大利器。(圖片來源:連結)

以俄羅斯車臣戰爭為例,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吃了對方狙擊手虧的俄羅斯軍方,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改變了戰法,戰場上一旦發現車臣的狙擊手,俄軍第一時間先用坦克裝甲車等包圍,封鎖狙擊手的退路:用火炮把狙擊手所在的樓房樓梯炸毀,然後呼叫自己遠端火炮或者飛機直接一輪轟炸,接著尋找狙擊手的屍體確認斃命。而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也是同樣做法,直接呼叫戰機或者無人機,向對方狙擊手所在地一輪飽和轟炸,真是炸到「渣都無得剩」。 QQ4TA2韓戰時美國步兵已發現M2相對準確、有效射程極遠及彈道足夠穩定,令M2可當成陣地長射程狙擊槍使用,並使用在對52-53年志願軍與美軍於38線對峙時。不過將此發揚光大的是號稱白羽的越戰美國皇牌狙擊手,甚至以此創下保持了35年的最長程狙擊紀錄(2250米),不過目標只是一個只有12歲的彈葯運輸小兵,且還是打了兩發才擊中。狙擊槍更重要的作用,其實是在遠距離進行戰場阻絕。(圖片來源:連結)

狙擊是「斬首」行動的最佳方式?

人們對狙擊還有一個印象,狙擊手是執行現在流行的「斬首」戰術的最佳人選,這個估計是來源於另一部荷里活大片《辣手槍(Shooter)》,電影中麥克·華堡演的美軍退役狙擊手,簡直就是一個超人,次次都能把目標納入自己的設計範圍內,按部就班的逐一消滅。電影中有段最具張力的劇情:2400米以外,一擊斃命目標,讓很多人有一種狙擊手可以超神的感覺。

http yaffa cdn.s3.amazonaws.com yaffadsp images dmImage SourceImage sig50 action現時史上最遠狙擊紀錄,是由加拿大的JTF-2特種部隊不知名狙擊手於2017年創下,他使用TAC-50 12.7MM狙擊步槍,由伊拉克一幢高樓的樓頂狙殺了一個遠在3.45公里外的IS武裝份子。不過這次狙擊的細節似還未有公報,且其射程已遠超過該步槍有效射程,甚至.50特制子彈的殺傷力也大大降低,該名武裝份子被擊中及殺死,幾乎和買了彩票中頭獎沒有分別。(圖片來源:連結)

實際上簡單計算一下就知道,以美軍常用的巴雷特M82A1為例,它的槍口初速度是853米/秒,要命中2400米以外的目標,需要3秒的時間,這3秒中只要目標人物稍微一動,就完全可以避開這次狙擊,更別說還要考慮風速、溫度等等條件。

當然現實中也確有這樣的實例。在阿富汗戰爭時,就有過2000米以外狙殺敵人的戰例,但是這個實屬罕見,偶然性極高。超遠端狙殺,其實很多時候開了不止兩槍,因為那些都不是重要目標,他們也沒有隨身的安保人員等等。

asd美軍為追殺拉登,除動用海豹特種部隊,更動用上航空母艦支援行動,同時不惜冒險使用隱身版黑應直升機作為隱身突擊力量(之所以說冒險,除了因為裝備數量少且只屬試裝性質,更有指其飛行性能不太好,較容易出事故)。照片中的黑鷹是90年代初製作的原型隱身版黑鷹運兵直升機,只是對部分機身進行修改,屬試驗性質。(照片來自the Warzone)

其實現實戰爭裡,「斬首」目標的重要性越高,他的安保越嚴密。一般來說,狙擊手很難在射程範圍內找到合適的狙擊陣地,而且一擊不中時,根本沒有開第二槍的機會。從真實戰例來看,對重要目標執行「斬首」行動最好的方式,反而是導彈,不是狙擊手。

美軍狙殺反美武裝塔利班的重要頭領,用的都是飛機或者無人機;俄羅斯狙殺車臣武裝分子的頭領杜達耶夫,用的是「圓點」彈道導彈(不過另有一說指是SU-25攻擊機);美軍消滅本ž拉登的時候,直接就是海豹突擊隊坐直升飛機進入巴基斯坦現場消滅,根本就沒考慮過派出一隊狙擊手去完成這類任務。

解放軍的狙擊歷史空白?

很多人认为,解放軍很長時期都沒有狙擊手也沒有狙擊戰,這個認知有點錯得離譜。你可以說解放軍很長時間沒有裝備專業的狙擊步槍,但是解放軍及其前身,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自成立以來,一直都是弱勢的一方,狙擊戰術可以說是刻在解放軍骨子裡的。狙擊是一種戰術戰法,而不是裝備比拼。並不是說手持帶著瞄準鏡的步槍,身上穿著偽裝服,臉上塗滿了偽裝油彩的才叫狙擊手,解放軍歷來都重視培養部隊裡的精確射手。

174aa6ff77c16a2d3fd46f2d.jpgcustom660編按:必須指出的是,解放軍早期並沒有類似西方的狙擊戰術,軍中的神槍手反而更接近蘇聯的特等射手。然而由於欠缺有效的狙擊武器,加上60-70年代軍事現代化建設停滯,直到1980年代79/85式狙擊步槍出現前,軍中都沒有固定的狙擊手 / 特等射手崗位。及後雖有更先進的88式狙擊步槍出現,但其射擊穩定性及準確度並不理想(是不理想到甚至有部隊棄用,直接拿95式重槍管班用機槍修改後頂著用,準確度反而更佳),不過至少確定了解放軍內狙擊手及特等射手的位置及發展。未來,85式及88式將由QBU-191(右)特等射手步槍所取代。(網絡圖片)

且不說抗日戰爭時期出現的八路軍神槍手宋嶺春,用「三八大蓋」射中日軍轟炸機飛行員腦袋的真實事件。1960年代,解放軍開展全軍大比武,當時的陳錫聯上將,視察瀋陽軍區39軍的「神槍手四連」時,該連的特等射手蒲純惠,曾經用步槍對150米外每隔5秒出現一次的胸靶進行射擊,50發子彈全部命中。而且事後檢查靶子,50子彈全部落在一個手掌大小的地方,這種用標準步槍做到的點射,不正是狙擊手的特質?(編註:不過這樣中短距離精確射擊,就西方狙擊定義而言,只勉強算特等射手的範疇)

lr4 38CS/LR4型7.62毫米狙擊步槍算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近年來最好的狙擊步槍,精度已達到1.16 MOA (使用北約標準7.62MM*51步槍彈),雖然比美軍最新的狙擊步槍的精度要低(這些主要是用更大型的狙擊專用彈),但精度已非常適合當初的任務要求。(圖片來源:槍砲世界)

雖然現在解放軍不乏高精尖武器,但軍人的基本訓練從來就沒鬆懈,神槍手、狙擊手更是在各軍兵種層出不窮。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2-24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