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評東風-17 「殺手鐧」多不是壞事

2018-01-06 09:00:25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中國的中程彈道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前不久美國政府消息人士對《外交官》雜誌透露消息稱,在11月1日和11月15日,中國連續進行了2次「東風-17」導彈發射。根據美方觀測,導彈掛載了有效載荷,射程達1400千米,彈頭滑翔時間11分鐘左右,彈頭再入高度60千米。美軍稱在11月1日的試驗時,最終彈頭落點距離靶標只有「數米之遙」!美軍方判斷「東風-17」是基於東風-16B中短程彈道導彈上研發的可進行核常兼備打擊的高超音速武器。

東風-16型導彈射程超過1000公里,被稱為「沖繩快遞」,其打擊精度接近巡航導彈,為數十米級。而「東風-17」型導彈顯然全面超越了它,不但打擊精度進一步提高到米級,而且被分析稱實際射程在1800-2500公里之間。這一距離早已超越第一島鏈上的所有島嶼、覆蓋了第一島鏈至第二島鏈之間的大部分海域。美軍認為這是世界上第一種接近實戰部署裝備了高超音速彈頭的彈道導彈。美方預估射程在1800到2500千米,預計在2020年進入部署。

《外交家雜誌》對中國發射『東風-17』導彈的報導。(圖片來源網絡)

「東風-17」與其他中程武器有何不同?

目前,中國並未證實這一款導彈是否進行過試射,而且也並沒有證實這款導彈存在。但是從這則新聞看,該導彈有以下三個特點。

  • 第一,這是世界上第一款高超音速導彈。從美方宣布的數據推斷,「東風-17」的速度大約是5-7馬赫(筆者註:1馬赫即一倍音速,馬赫數大於5左右為超高音速)。
  • 第二,這是世界上第一款采取滑翔飛行的彈道導彈。數據表明,這款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滑翔過11分鐘。
  • 第三,這款導彈的飛行再入高度只有60千米。從數據可以看出導彈的再入高度很低,並不像其他彈道導彈那樣達到幾百甚至成千米。

這三點足以看出這款新型彈道導彈和以往常規的彈道導彈極不相同。從速度來說,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彈道導彈打擊速度都有2-30馬赫以上,以「東風-17」5-7馬赫似乎不算快。但是按照新聞裡的表述,「東風-17」實際上是一款高超音速的巡航導彈,用彈道導彈作為發射載具;發射後沿複雜軌跡飛行,比彈道導彈更難被敵方反導系統攔截,同時還擁有更高的精確性。相比美軍大名鼎鼎的「戰斧式巡航導彈」,「東風-17」的優勢太明顯:這分明就是美軍一直在搞的高超音速武器高超音速武器――「HTV-2獵鷹」和「X-51乘波者」。以前美軍宣布中國多次試射過這類武器名字叫WU-14。

美國高超音速武器『HTV-2獵鷹』和『X-51乘波者』。(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中國發展如此之多的中程導彈?

算上「東風-17」,中國已經擁有當今世界上型號最多最先進的中程打擊力量。從東風15、16、21、26系列和現在的「東風-17」彈道導彈,再到東海10巡航導彈一應俱全,射程完全涵蓋500公里—5000公里範圍。中國為什麼在中程打擊力量上花這麼大的精力呢?原因有二:

第一、中導條約。美國與蘇聯於1987年12月8日簽署了《中導條約》,全稱為《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該條約要求兩國削減射程為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被譽為「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協議」。

當時蘇聯十分願意和美國一起銷毀此類導彈,因為這類導彈的射程讓蘇聯很被動。美國利用在歐洲的基地可以用這類導彈打到蘇聯本土,甚至可以打莫斯科;但蘇聯無法用這類導彈直接打到美國本土,只能打美國在歐洲的盟友,如果大家都銷毀,那蘇聯就不用面對這類導彈的威脅了。

美國方面一開始自然是不願意的,但考慮到蘇聯該類型對准的都是美國的盟友,像英法德這些國家,時刻為美國承擔著這種核威脅,他們也有顧慮,所以對美國施加了很大的壓力。最後美國權衡利弊,盟友更重要,所以也同意了。加之當時美蘇兩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類似「戰斧巡航導彈」這種可以空中、海上發射的巡航導彈也較成熟了,所以中短程的銷毀並不會損失太大戰力。美蘇放棄了自己的中程導彈;英法等歐洲國家則擔心發展這類武器給蘇聯和俄羅斯借口重新發展中程導彈威脅自己,也不發展這類武器。

這樣一來中國就變成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不受《中導條約》束縛、可以自由發展中程導彈的國家。因此,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型號最多最先進的中程打擊力量。

第二、戰略問題。除了《中導條約》的優惠,中國還有自己的戰略考量問題:自己的主要對手是誰?打擊的方向在哪裏?等等。上世紀80年代《中導條約》剛剛制定的時候,美蘇一度想將其變成全球性條約,希望所有國家特別是中國也能加入,但是被當時的中國領導人一口否決了。

理由很簡單:中國當時的主要壓力正來自蘇聯。80年代的蘇聯在中蘇邊境上陳兵百萬,中國對蘇聯近萬輛坦克組成的裝甲洪流辦法真的不多。根據現在陸續見光的文件,當時中國的戰略方針就是節節防禦:一旦開戰,要把蘇軍引進來,盡可能地拉長他們的補給線,然後打斷他們的補給線。

盡管當時的蘇聯很強大,但是在遠東西伯利亞地區仍要依賴沙皇時期修建西伯利亞鐵路來維持控制。一旦發生戰爭,這條鐵路也是他們唯一的補給路線;這條線上的新西伯利亞、克拉斯諾雅爾斯克、伊爾庫茨克、赤塔等城市都是重要的中轉站。一旦被炸毀,等於癱瘓了這條蘇聯的遠東大動脈。

當時中國的空軍實力太弱,唯一可靠的武器就是中程導彈,所以中國很堅決地否決了加入這一條約的建議。而且,考慮到當時中國比較落後(相比於美蘇兩國)的導彈技術,美國和北約也希望中國能保留這類武器威脅以掣肘蘇聯,因此就沒有強求中國加入。

中美俄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對比。(截圖來源:大公網)

新危機浮現 需要「殺手鐧」走出島鏈封鎖

到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雖然讓中國暫時松了口氣,但是新的危機又來了。1996年爆發的台海危機讓中國感受到了來自台灣和美國的壓力。當時中國的武器庫:空軍?比當年面對前蘇聯時還要孱弱。而自己能夠威脅到對手的除了中程導彈,真的別無他物。遂更加下大力氣發展中程導彈。

時至今日,中國的發展已經決定自己必須跨過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雖說近年來空軍的發展已今非昔比,中國空軍已經能夠頻頻出海巡航了;但是各種各樣先進的中程導彈依然是中國最靠得住的殺手鐧。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8-01-06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