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葡月號、殖民地通報艦與法國核試

2018-03-01 12:23:19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圖片來源:堅尼地城博客

2月26日,法國海軍護衛艦葡月號(1)再次訪港,並停泊於堅尼地城招商局碼頭。本艦將停留香港五日,並於2月27日招待700名香港市民上艦參觀。法國海軍其實算是訪港常客,每隔一兩年就會訪問一次,例如自2000年以來著名的拉法葉級隱形導彈護衛艦已訪港3至4次,連補給艦瓦爾號亦曾訪港兩次,不過,近年最常訪港的,還是花月級護衛艦(2),其中又以本艦及姊妹艦牧月號最多。

圖片來源:法國海軍網站

花月級的出現,和法國特殊的政治及國土環境有關:相對於十九世紀英國的殖民體制,法國視殖民地為本國國土的延伸,並對殖民地進行直接管治,例如劃分行政省、委派官員及施行直接教育等。自二戰結束後,經過一連串的獨立運動及鎮壓,主要殖民地如越南、馬達加斯加及阿爾及利亞等均脫離法國管治,但太平洋與大西洋上仍有不少群島(以及南美洲的圭亞那)留在法國手上,法國在這些地區設置海外省,繼續施行管治,同時給予這些地區人民自治權及法國公民權,這些島民亦能選出代表作為法國國民議會議員。

布干維爾島級通報艦CG,圖片來源:World of Warships 遊戲官方網站

過往這些屬地或海外省多是由殖民地通報艦/殖民地砲艦巡邏防守的(法國及葡萄牙將這類船歸類為Aviso),而由於管轄海域龐大,這些通報艦有時可以頗為大型,並十分重視居住性及續航能力,例如二戰前所建的布干維爾島級通報艦(Bougainville-class aviso)。然而二戰後法國海軍實力萎縮,加上專注於北約大西洋防務,以及發展航母和核動力導彈潛艇,海外省的防衛力量所剩無幾,除穆魯羅亞環礁核試場間中有大型軍艦駐紮外,絕大部分只是千噸級左右、續航力及居住性較為一般的A-69型通報艦,以及更小型的巡邏艇。至90年代,部分早期A-69型艦已開始老化,加上法國需要巡航性能及居住性更優秀的巡邏艦船,以巡邏法國海外屬地龐大的專屬經濟水域,故才提出花月級的建造計劃(3)

2006年牧月號訪港,筆者所攝

後冷戰時代設計的艦隻和前一世代艦隻相比,設計概念上有很多改變,例如在艦種上出現了被稱為OPV(遠洋巡邏艦)的大型巡邏艦。這些艦隻對火力的需求不若之前強烈,反而更著重經濟性、航行性、船員居住性、遠程巡航能力及直升機支援能力,用以執行廣大經濟水域的巡邏,以及與鄰國可能因專屬水域經濟開發爭議而出現的低烈度衝突(例如1994年挪威與冰島之間的捕漁界線糾紛)(4)。在這些衝突中,OPV更作為一種火力威嚇、進行海洋執法及驅趕敵方民間力量,並不要求擊沉對方船艦,故火力有時會顯得頗薄弱。花月級設計之時,OPV作為艦種,連名字都未出現,但花月級任務特性及性能上正正和後來的OPV相吻合,故有人認為這是現代OPV的祖先(花月級在級別上定為輕型偵察護衛艦(Light Surveillance Frigate / Frégate de surveillance))。

花月級的艙室結構。相對於不足100名艦員,此艦01甲板下的居住區空間明顯較大。2006年筆者所攝

 

基於以上的任務要求,花月級的設計特點就變得和一般軍艦很不同:噸位重(3000噸)、火力輕(只有一門100MM自動砲,兩枚飛魚反艦導彈、兩個西北風肩托短程地對空導彈發射器,以及機砲、機槍等)、不追求高速(只跑20節),但航程非常長(配備兩台以省油見稱的中速柴油發動機,加上儲油量較多,15節時航程達10000海浬),而且為減低造價,船身採用部分商船規格結構;花月級的常駐直升機亦非反潛型,而是運兵型的超級美洲豹,這是因為本艦亦可額外搭載約35名海軍陸戰隊或特戰部隊,執行機降任務,例如海岸反恐突擊、搜索可疑船艇等(5)。另外,本艦亦搭載多艘半硬殼高速艇,以進行海上截查可疑船隻的工作。

圖片來源:法國領事館網頁

牧月號的武裝配置,本人所攝

除一艘外,花月級其他姊妹艦都是長駐法國海外屬地/海外省,主要任務是巡邏廣大的專屬經濟水域,例如葡月號的駐地是新喀里多尼亞,任務區域包括瓦利斯、富圖納群島及穆魯羅亞環礁等,而由於葡月是法國唯二駐在太平洋的中型軍艦(另一艘為駐紮法屬玻里尼西亞的牧月號),故亦成為法國海軍於太平洋的代表。由於其任務特性,以及法國海外省的特殊地位,有人戲稱為現代化版本的「大型殖民地通報艦」。

葡月號艦歷中最重要的「戰鬥」功績,可說是擔當96年穆魯羅亞環礁核試場最後一輪核試的「後衛」。期間,她與其姊妹艦牧月共同巡邏試驗場周邊海域,抵禦綠色和平船隻對核試區的試探與騷擾,最後兩艦更出動超級美洲豹直升機機降特種部隊,控制了彩虹戰士2號及綠色和平號,並扣留她們達5個月。法國最後一輪核試由1995年9月開始至1996年1月,共進行六次試爆,其中五次都在穆魯羅亞環礁進行,試驗目的是測試法國海軍TN-45型熱核彈頭,並收集足夠數據作日後電腦模擬核試用。試驗完成後,法國便簽署了全面禁止核試條約(CTBT);1999年,兩艦又參與以澳洲及新西蘭海軍為首的東帝汶獨立後維和任務,之後除巡邏護漁外,兩艦多是參與環太平洋地區的親善訪問、救災及環太平洋軍演。

對一般軍迷來說,他們可能十分輕視這種「浪費噸位、純粹展示存在感」的軍艦,然而正如武器一樣,每種軍艦都有其設計背景及不同的戰術要求,而這更涉及所屬國家的特殊戰略甚至政治環境。如果軍迷在研究軍武時能更留意這些和設計概念有關的硬知識,其實亦有助增進對不同國家戰略環境、國際政治以致國際法等更廣域的認識,進一步拓展自己的視野。

 

題外話:招商局碼頭與軍艦攝影

法國海軍瓦爾號停泊海運大廈,2007年6月筆者所攝

 

維港內由於泊位有限,軍艦多停泊於海中泊位上,能靠岸而較方便船員進入市區消遣的泊位,大約只有海運大廈,而這裏自90年代以來亦一直是軍艦發燒友聚腳之處。不過由於近年泊位費用昂貴,加上各國海軍多節約開支以及保安問題,似乎愈來愈少軍艦靠泊這裏了;相應地,愈來愈多軍艦較喜歡靠泊堅尼地城的招商局貨運碼頭。其中除保安原因外,亦可能由於貨運碼頭泊位較便宜,就算資金較少的海軍都可以負擔(之前這裏就曾停泊過印度海巡船、土耳其護衛艦及巴基斯坦大型導彈艇),加上附近不少餐廳食肆,而且交通上亦甚方便官兵前往市區購物之故吧。

USS Sterett (DDG-104), 2017年5月1日筆者所攝

對於攝影發燒友而言,碼頭泊位雖然距離較遠,不能像海運大廈般捕捉超近距離影像,但這區公眾地方可供拍攝角度其實更多,例如公眾殮房兩邊的海旁、西寧街臨時遊樂場、港島西廢物轉運站的域多利道天橋入口、某豪宅的公眾平台等,都是十分好的拍攝地點。

USS Anchorage (LPD-23), 2016年10月訪港。圖片來源:網絡照片

註1:葡月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所頒佈新曆法中的月份。這曆法比較奇怪,是以秋分日為歲首,全年分12個月,每月3周,每周10天,每年最後一個月加5至6天。其月份無法直接對應公曆,總之由秋分日計起,公曆中每個月的下旬至第二個月中旬完結為一個月,依次為葡、霧、霜、雪、雨、風、芽、花、牧、獲、熱及菓。葡月為每年9月22日至10月21日。

註2:法國海軍水面艦的分級方法比較特殊。70年代開始,法國海軍放棄「驅逐艦」這個名詞,改回更為傳統的名字:遠洋護衛艦 / 一等護衛艦 (First-rank Frigate / Frégates de premier rang),編號以D字開首,而原有的護衛艦則改為二等護衛艦 (Second-rank Frigate / Frégates de second rang) ,編號以F字開首。拉法葉級及花月級分類上均屬二等護衛艦。

來源:網絡圖片

 

註3:事實上,不計算大陸架水域,法國擁有世上最大的專屬經濟水域,而1990年代初期,聯合國海洋公約確立大約只有十年,花月級事實上是首批專為巡邏這種水域而設計的艦隻。

註4: 有趣的是,聯合國海洋公約與200海浬專屬經濟水域的源起,正正是來自冰島與英國於二戰後出現的三次嚴重捕漁糾紛,史稱三次鱈魚戰爭……

SA-316雲雀3型搜救及聯絡直升機,大部分為瓦爾號及牧月號艦載機,筆者所攝

註5:不過可能由於經費所限,花月級日常搭載的只是更老舊的SA-316雲雀3型搜救及聯絡直升機。這種直升機已經是60年前開發的機型,甚至連引擎都是「無遮無掩」的。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8-03-01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