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William:未成航母被偷電腦? 多災多難的印度維蘭特號

2019-09-20 12:34:25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08 17:42:14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四年前"真正"下水的維蘭特號。(網絡圖片)

 

根據印度時報報道,現時仍於印度東岸科欽造船廠建造的首艘國產航空母艦維蘭特號(INS Vikrant),於香港時間9月18日(星期三)被發現遭到竊匪爆竊,至少四部可能用於造船人員儲存工作資料的桌上電腦被拆走機板、硬碟、處理器、RAM甚至光碟機。此事在印度國內軒起不少的風波,除擔心有機密外竊外,還暴露了參與軍事項目的各大印度民用造船廠在保安上的嚴重漏洞。

科契市算是印度南部其中一個最現代化的城市,且與其他過千萬人口的印度城市相比,規劃顯得更為井然。(網絡圖片)

 

事發地點位於印度東部地區其中一個較現代化的小城市科契市(Kochi),而科欽造船廠則是當地最重要的重工業中心。該船廠屬政府擁有,亦是印度最大的造船及修船中心,同時也是印度海軍東部艦隊最重要的維修中心。該廠過去雖只為軍方建造過大型巡邏艦,但也是印度境內現時唯一有能力建造90000載重噸以上油輪 / 大型貨櫃船的船廠,而且也曾為印度政府建造科考船,由於其他軍方/ 民用造船廠均缺乏建造大噸位軍艦及民船的經驗,故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在延宕足足十多年後(90年代開始初期設計工作)後才找上科欽造船廠,該廠於2007年開始建造部件,並於2009年開始安放國產航母的龍骨,正式展開組裝工程。

CISF比較像其他國家的內政部警察,雖裝備比特警還差得遠,但相對於一般警察還是好得多。(網絡圖片)

   

據現時資料所知,該軍艦 /船廠的保安工作和其他軍事工業設施一樣,都是由隷屬內政部的中央工業保安部隊(Central Industrial Security Force, CISF)負責,但根據印度媒體報道,基於權限,該部隊只負責船廠的海上保安工作,至於工場及航母的保安,則交由船廠自己聘請的保安公司負責,而他們所安排的保安級別亦非常低,航母上既無CCTV,也沒有任何感測及警報儀器,結果盜竊案就這樣發生了。

說回維蘭特號,本艦可說是自冷戰開始以來「事端最多」的軍事工程,同時也是印度軍事工業發展問題的最佳「示例」:該艦最初於1989年開始規劃,本打算建造兩艘28000噸、只配備海鷹式垂直升降戰鬥機的「防空艦(Air Defense Ship)」。可由於國防經費及工業能力限制,加上1991年的經濟危機,計劃於90年代陷於停頓,只停留於內部規劃階段,而噸位亦不斷縮小,直至1999年該計劃才再被海軍部重新審視,並升格為32000噸級STOBAR型航空母艦,代號「71號計劃」,不過由於計劃延宕太久,為求盡快獲得新航母戰力,印度已將其中一艘艦改為向俄國求購航母。

最初的DCN設計方案及定型時 S.p.A的方案比較。(圖片來自這裏)

 

「71號計劃」最終交由科欽造船廠設計,設計其間印度政府於2003年終尽承諾購買,但此時在設計上由於先後引入了法國DCN和意大利芬坎蒂尼(Fincantieri S.p.A)船廠的技術與設計協助,艦母不但進一步加大,也出現兩個不一樣的設計,到2006年設計定型時,已經十分像意大利卡武爾公爵號的常規起降版,而且計劃名也由防空艦改成國造航空母艦(Indigenous Aircraft Carrier (IAC)),並命名維蘭特號。

由於同樣出自芬坎蒂尼集團的手筆,維蘭特號在結構上其實更像卡武爾公爵號的放大版。(網絡圖片)

建造分段的工作約於2007年展開,而全船的組裝工作亦於2009年2月開始,不過如同設計時的一波三折,本艦在建造上亦處於長期停滯的狀態,甚至出現所謂「三次下水」的奇觀(分別於2011年12月、2013年7月及2015年8月)。至10年零7個月以後的今年,本艦仍處於栖裝狀態,而根據5個月前的照片顯示,本艦不但尚未安裝雷達,甚至連艦橋與航空指揮室的觀景窗位置都未切好開口,有網友甚至比較過2017年與今年年初的照片,發現本艦在外觀上幾乎沒有改變!

2019年4月的維蘭特號。和四年前下水時相比,除相控陣雷達開孔位置已蓋上底板外,外觀上真的沒大分別。(網絡圖片)

 

造成工期不斷延誤原因不少,但大都與印度國防工業設計與生產能力有關,首先是產能問題,科欽造船廠雖是印度最大造船企業,但大船塢只有兩個,而且訂單及維修項目相對還是不少,本艦2011年首次下水,而且工期還因此停了一年,就是因為船廠要趕著興建新船及進行維拉特號的修理工作;另外,這船廠員工大約1800人不夠(相對而言江南長興造船廠員工則達8000人以上),作為一間較大規模的船廠,這樣的人力資源顯得非常不足。

其次,國內設計與設備生產能力不足,需要依賴萬國牌:基於設計經驗,本艦在總體設計上需依賴法、德協助,本來無可口非,但各種子系統國內也不能自產,需要外購各種現成產品;另一方面,雖然部分子系統(例如變速箱)由印度自行設計,但其複雜度亦遠非經驗不足的設計單位所能承擔,早年工程的拖拉,主要就是變速箱設計嚴重延誤,而且不同廠商的推進系統亦需長時間整合所致;至於近兩年工期上的拖延,印方沒有公開原因,但由艦橋電子系統遲遲沒能安裝,甚至連艦橋內航海及航空相關設施似乎也未展開,很有可能又是以、意、俄及印度自身的電子系統整合不順暢所致。

印度的光輝戰鬥機不但是印度軍工在計劃中「不斷提高目標」以致研發進度與可靠性根本追不上要求的「典範」,而且要求太多,最後被迫搞成「一機四種氣動構形」的特例。由右邊開始,分別是光輝的原型、光輝的單座海軍型(另有雙座型)、為代替幻影2000而稍稍加長並增設前翼的光輝MKII,以及為改成海軍型而加上小型水平尾翼及特殊LEX的光輝MKII海軍型。這可令開發難度進一步提高。(網絡圖片)

 

最嚴重的,也是印度國防工業最常見的,就是印度軍方經常中途改變計劃,提高設計指標,令設計單位無所適從,甚至無法完成:這點在印度光輝戰鬥機及阿琼坦克的計劃中已經常出現,而在船艦上也遇上同樣的情況:維蘭特號2013年時,還是只用意大利長程搜索雷達及意式電子戰及武器系統,設計上算是加武爾號的簡化型,但此後印度海軍部要求整合進印軍現用的似色列巴拉克8型防空系統,令航母具備中程防空能力:由於防空系統涉及跨兩國的整合,加上由俄國提供的艦載航空指揮及操作系統又遇上延期,可說間接導致近兩年工程的停滯。

因為各種問題,印度軍方已經把此船的服役時間一拖再拖,最新的說法是2021年交貨,期望2022年能入役。然而現時可能困擾廠方的艦載電子工程延誤,是否又會令計劃一拖再拖?無論如何,若單就一個國家承建而言,本艦幾乎肯定成為工期最長的航母。

維蘭特號三次「下水」奇觀。(網絡圖片)

 

By 2019-09-20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