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為新電影「添花」 海燕號團隊找到加賀與赤城

2019-10-22 11:05:00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經典的赤城號照片,據所知攝於1940年。(網絡圖片)

洛蘭.艾默里的戰爭大片《中途島》將於11月上映。此前,軍迷對於該片所用CG的逼真度已經有相當咎病,對於一向拍開科幻災難片且上次《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的拍攝水平不敢恭維的洛蘭亦有相當戒心,不過對於二戰迷而言,此片仍是有一定期待。適逢上映前一個月,海燕號的團隊又在二戰軍迷中間投下了一個巨大炸彈:在無透露的情況下,上星期五突然宣佈在中途島周邊海域尋獲日本著名重型航母加賀號的殘骸,並於今天(10月21日凌晨)宣佈找到赤城號。海燕號的團隊過去兩年半已經發現 / 堪探過日本四艘戰列艦,三艘重巡、一艘輕巡及多艘驅逐艦,唯一直未有發現日本航母,今次是他們首次發現。

電影《中途島》的片段預告

 

現時加賀與赤城的殘骸分別在5200米及5400米深的海床中被發現,兩艘船的船身基本仍保持完整,但加賀號大部分甲板及至部分機庫結構已經脫離船身,散佈在附近的殘骸堆中。現時所發放的片段集中在右舷船頭及左船尾後半部分,仍清晰可見船艏船尾亞麻仁油布毯甲板、203MM砲砲座、砲管、可能已脫離艦身的測距儀基座,以及已扭曲的尾部支架等;相對而言,赤城號的殘骸就相對完整得多,只是大部分甲板亦已全毀,由現時高精度多次掃瞄聲納圖顯示,機庫幾乎完全外露,但至截稿時,仍未釋出近距離照片。與多數中文資料的說法不同,據日方資料及證言所示,加賀沉沒前雖發生過航空燃料庫爆炸,亦被同隊的驅逐艦做了海沒處分(即以兩發魚雷擊沉),但並未斷裂沉沒,而現時殘骸的情況,也正好證明日方說法正確。

上圖為海燕號以多重聲納掃瞄繪出的赤城部分殘骸,船身結構仍很完整,但甲板早就四分五裂了;下圖是加賀的聲納影像圖。中間及左上方位置似乎是加賀的其他殘骸。(英國獨立報片段)

 

事實上,大約20年前,另外有團隊曾參與搜尋中途島戰沉的軍艦,但找到的只是加賀沉沒前炸離的少量艙壁與武器,未有尋找到整艘船,而中途島其餘戰沉的日本航母也未找到,反而找到非常完整的約克鎮號殘骸。

一件1999年時找到的日本航母甲板殘骸,經考證是加賀右舷後方機砲群的及起降燈設置點的殘骸。這件殘骸亦能間接印證加賀沉沒後殘骸的結局。(網絡圖片)

赤城及加賀原本是航航母艦發展史早期一個「歧途」。話說美日兩國在1910年代開始(幾與一戰時間平行)就展開一場擴展海軍主力艦隊的建艦競賽,至1919年,建艦競賽白熱化,美國決定先建造12艘火力更強、速度更高的兩型新主力艦,而日本則提出八八艦隊方案,在剛開建的長門級上再建造14艘主力艦,是為八八艦隊。加賀及赤城分屬當中土佐級戰列艦及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第二號艦。

左為加賀號戰列艦用於海軍大學教學的大比例銀製模型,戰後已經失踪;右為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CG圖,是參照了造船官平賀讓博士於東京大學珍藏的天城級最後版本圖紙修改而成,最特別之處是兩支主煙囪合而為一。(網絡圖片)

 

兩艦均為滿載排水量超過43000噸的巨艦,火力同樣是10門410MM砲,只是航速及裝甲不同,赤城達31節但裝甲稍薄,加賀則裝甲較厚但只有26節,但兩者,同期來看也是僅次於同期美國建造的南達科他級,火力與速度在1920年代初期幾乎無出其右。不過美日兩國為免建艦競爭損害戰後的經濟,在各退一步的情況下簽訂《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停止了這場無止境的造艦競賽,而各自手上尚在建造的主力艦都停建銷毀,剛建到一半的加賀號自然在被廢棄之列,而赤城則和其姊妹艦被允許作為航空母艦繼續建造。

英國的兩艘剛勇級航空母艦,同是以主力艦級艦隻的主體改造,並擁有二段式飛行甲板。這種佈局後被日本承繼,惜後來證明這很不實用。(網絡圖片)

 

情況到1923年有所轉變:原本應條約要求可被改造成航母的天城號,於關東大地震中嚴重受損,最後被迫拆解,而作為補充,當時已停工待拆的加賀號則補上,成為改裝成航母的候補艦。兩艦於1923年底再度開工,並分別於1928及1929年底正式完成。兩艦由於有更高的排水量,日本艦政本部的設計人員參考同期英國的剛勇級(HMS Courageous)二段甲板航母,建設了具三段飛行甲板的大型母艦。其原意是將甲板作業分成飛機起降、戰鬥機起飛及雷擊機起飛區而不會互相干擾,但事實上,由兩艦號試航及操作經驗可知,部分起飛整備工作要在甲板內完成,影響塔載量,加上中甲板的長度本來不夠更新型艦載機起飛,且起飛作業令艦橋操艦及視野嚴重受阻,故正式服役後不久還是將戰鬥機起飛甲板的開口封閉並改成一個更大的艦橋,結果兩艦到最後還只是多了一塊已毫無作用的甲板的二段航母。兩艘空母另一特別之處,在於同時擁有相當於標準重巡洋艦(10門8吋砲)的火力,這是因為當時的作戰設定中,兩艦有機會與對方前出的巡洋艦戰隊相遇,故亦需要強力的火力,與敵巡洋艦進行砲戰。這種對艦重火力在兩艦改裝時尚有相當保留,但在往後的日本航母中即已消失。

兩艦於1933年"偽"三段航母時的形態,可由此看出兩者雖然布局幾乎一樣,但船身、起降甲板外形及煙囪等都有不小的差異。(網絡圖片)

 

除此以外,兩艦有很多設計特色,成為日後日本航空母艦的經典:首先是固定式下向煙囪設計。之前日本首艘航母鳳翔採用可調角度式煙囪,但發現在氣密上大有問題,且亦大幅增加重量,結果日本海軍在兩艦上試驗大型下向式煙囪,以令重油鍋爐的熱廢氣能導向水面並冷卻,減低擴散之餘也減少對甲板起降作業的影響。赤城號選擇了單一大煙囪,這幾乎成為日後日本大型航母的主要特色,而加賀號的煙囪則修改成左右舷均有並將直接引向艦尾並向下排放。這設計雖可進一步減少重油廢氣對起降甲板的影響,但亦令上機庫及周邊艙室溫度長期過高,反而嚴重影響人員作息,日後再沒有受採用。兩艦另一獨特之處,在於1931至1933年間引入一個小型的航空指揮所,作為甲板上唯一的構造物,用以指揮航空作業之餘又盡量減少對艦載機的干擾,這亦尊下日後日本中重型航母艦橋應盡量縮小的設計原則。不過,由於多段甲板式航母在運用上實在太不方便,加賀及赤城分別於33年底及36年開始進行大改裝。

 

改裝後加賀(上)與赤城(下)比較圖。(圖片來自"軍艦メカ 日本の空母")

今次拍攝,團隊似乎較集中於加賀的副炮。另外一個似乎是12.7CM高射砲嚴重剝離的基座孤獨的聳立在殘骸堆中。(網絡圖片及MaxDao模型網Hungry Lee兄作品)

 

加賀右舷之副砲群。(網絡圖片及"軍艦メカ 日本の空母")

這次改裝最終造就了赤城及加賀的標準「二戰日本中大型航母」外型(即小艦橋建築加大甲板構造),35000噸以上及90架艦載機的搭載量(赤城號36000噸,66架艦載機+25架拆裝機;加賀號72架艦載機+18架拆裝的後備機)讓她倆成為日本海軍航母中理論上攻擊力最強的航航母艦。不過當中最特殊之處,在於赤城的艦橋是建在左舷中間位置的,這除了是平衡巨大煙囪帶來的重量外,也是想讓兩艦並排接放艦載機(赤城在右邊,加賀在左邊)時能夠無障礙溝通(兩艦橋對望並打訊號旗/訊號燈時的視線不會受飛行甲板的作業所阻)。不過由於機師降落時若遇上意外,條件反射情況下多會選擇左轉,有機會撞上艦橋,結果除另外一艦(飛龍)外,日本海軍再也沒有類似設計了。

接近船艏的舷側。圖片似乎暗示連這位置上方的機庫建築都已經不翼而飛......(網絡圖片及MaxDao模型網Hungry Lee兄作品)

 

由於整個30年代加賀與赤城是唯二編制載機數60架或以上的日本航母,故亦成為之後日本侵華及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主力,當中赤城更是著名第一航空艦隊的旗艦。兩艦歷經1932年的一二八事件,37年的八一三上海抗戰及廣東、福建地區沿岸攻擊(赤城尚在改裝沒參加),偷襲珍珠港、爪哇作戰等,加賀在3月回日本緊急修理早前擱淺造成的損傷,而赤城則繼續參加印度洋作戰,至5月底兩艦再參加中途戰戰役,不料於6月4日早上10時25 分,在途中換裝彈葯準備攻擊美國艦隊時,被美國海軍航母的俯衝轟炸機部轟炸,赤城號被命中1000磅炸彈兩發,引爆了在上層機庫中更換彈葯的機群,令火勢不受控制;加賀則更慘,甚至給命中四枚500及1000磅炸彈,連艦橋上半部大部分建築都被炸飛,加上當時部分魚雷還放置在機庫甲板上,結果被美軍炸彈誘爆,部分飛行甲板被炸碎,露出機庫,火勢不受控制。兩艦最終引擎停機,在動力電力全失及無法救熄大火的情況下,唯有被放棄,加賀於當日日落後由友艦以魚雷進行海沒處置,而赤城則於次日清晨沉沒。

赤城與加賀中彈示意圖。赤城圖採用的是單發說,另外的中彈是極近距離的近失彈;加賀則採取五發說,因為傳統說法指令艦橋炸飛的是油罐車,但也有人指是另一發近距命中的炸彈。(網絡圖片)

 

兩艦的沉沒某程度上亦反映出日本航母以至大型軍艦在損害管理上的問題,最主要是航母絕大部分都採用封閉式機庫,致令爆炸所造成的汽浪及揮發的燃油氣霧未能及時散去;面對燃油大火時損管能力不足,例如油箱欠缺墮性氣體以隔絕空氣並阻止燃氣爆炸、抽氣系統有可能引發充斥揮發油氣燃燒,以及戰爭中的彈葯處理並未嚴格遵守相應的處理守則等;當然,美國海軍當時已大量採用的1000磅炸彈(如MK-13等)對輕裝甲艦船的破壞力亦也不容忽視。

題外話,海燕號團隊透露,由於今次搜索已用了相當多時間,待赤城的考察全部完成後便啟程回航夏威夷進行整補,另外兩艘航母飛龍及蒼龍很可能要等下一次計劃了。

後話,現在地球上似乎只有兩件天城級航空母艦(初代)的「遺物」沒有沉入海底,一個是以原天城號船底建成的浮棧橋,現時仍在橫須賀磯子船廠使用中;右為位於泰國皇家海軍學院的吞武里紀念艦,是將原有吞武里號海防艦的艦橋及前主砲切割及搬到陸上展示,其主砲即來自赤城號第一次改裝後拆除的大砲重新安裝在另一砲塔上而成。(網絡圖片)

By 2019-10-22

手機分享本文:

本週熱門

Error: No articles to display